APP下载

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2016-05-30罗静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英雄新课程语文

罗静

【摘要】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将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三维设计目标,整体提高语文素养。我认为现在的新课改对语文老师来说,施展起来更具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个人认为,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老师需要做好三件事:精彩的导入、恰当的提问、独到的总结。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理念 教师策略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教学中,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个人认为,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老师只需要做好三件事:精彩的导入、恰当的提问、独到的总结。

一、 精彩的导入

导入语的设计是教师在通读文章及单元提示后,用心去设计的,精彩的导入语能让学生直奔主题,明确本堂课的学习方向,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我把导入语的设计分为三类:

1、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追求真、善、美,明白是与非是一名高中生最基本的要求,不要把课本中典范的经典文章当成冰冷的文字、语法去肢解,要去发掘她的人文气息,去提升学生道德情操。比如我在讲《丹柯》一文时设计的导入语是:今天,我们来讲一位英雄的故事,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异乎常人。今天出场的主人公叫丹柯,他就是一位英雄,不信,我们就看看,他与平常人在面对困境时都是怎么做的?

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英雄”的定义,找出英雄与平常人的不一样之处,学习英雄身上的优秀品格。

2、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类。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高中生必备的素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看问题,内外因的相结合等等,这不是只在政治课中教给学生,语文课中也可以渗透给学生。比如我讲《项羽之死》时,导入语的设计是:他是太史公笔下饱受争议的英雄,他虽未称帝却被太史公列入十二“本纪”之中,他是谁呢?他就是“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西楚霸王——项羽,当年鸿门宴上他坐失良机,放虎归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如今在四面楚歌声中,他又将如何去演绎自己人生最后的一幕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项羽之死》。

这个导入语为学生多角度认识和评价项羽打开了一扇门,整堂课让学生在争辩中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类。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对文学艺术的鉴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现代化的多媒体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图文并貌,更加形象直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我配有精美的图片,但光看图片是不够的,我的导入语是这样的:王蒙先生说:“在我上小学三年级时,读到一篇文章名叫《月夜》,读到第一句话“皎洁的月儿升起在东方”时,我真是太兴奋了,为什么呢?因为很长时间我都在納闷该用什么词来表达看月亮的感觉,后来一看到“皎洁”豁然开朗,如果没有这两个字,我怕是永远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月亮。”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看一看,你从文章中学到了哪些美好的词来形容这美景。

这个导入语就不只是停留在看图片的感官阶段,而是上升到鉴赏和评价阶段,让学生体会到汉语言文化的魅力。

二、 恰当的提问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的目标,获得知识,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课堂中,要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教师干什么呢,我想提问就是为学生创造机会的最好方法,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能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我想教师的提问可以有两种形式:

1、主导式提问。教师在课前可以做好准备,一堂课设计两、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选一名代表总结发言,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比如在《丹柯》一文中,我就设计了两个问题:(1)丹柯遇到了怎样的困境,族人是怎么做的,丹柯是怎么做的,归纳英雄的品质?(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英雄,你想对丹柯或者族人说什么?这堂课我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我希望学生在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中了解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互动式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用的比较多,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所以我主要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疑问,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并作延展,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现象教师必须做系统讲解,这方面的疑问必须由教师提问并做解答。

三、 独到的总结

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是高屋建瓴,学生说过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总结时就不需要再重复,教师独到的总结可以有两种方式:

1、拓展式总结。这种总结我主要是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入手设计题目,比如我在讲《项脊轩志》时我自己用一个自编的对联来做总结:一间书屋弥漫着三个女性温馨情谊,几多悲欢跳跃于一代名家散文笔端。再请学生结合课文的某一段或者整篇内容,写一个对偶句或对联。

2、启发式总结。启发式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陈情表》一课,我留给学生一道讨论题: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召仕晋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准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新课改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

猜你喜欢

英雄新课程语文
英雄犬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