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员如何指导思品教师上好课

2016-05-30周丽蓉

教育界·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品课教研员教法

周丽蓉

【摘 要】当前的思品课教学中,传统的认知主义比较严重,重说教、轻实践,“知”与“行”脱节,学生听课效率低,育人目标难以达到。本文从教研员角度出发,对解决如上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教研员    思品课    教材   素质    教法

笔者是位小学思品课的教研员。我常听思品教师向我诉说在教学中的苦衷:课堂沉闷,学生对思品课不感兴趣……如何帮助思品教师解决如上困惑?笔者在实践中的措施是:

一、引导教师巧用教材,叩开学生生活之门

每次到乡镇小学调研,我都不厌其烦地向思品课教师指出:“现行的思品教材,不管是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还是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都遵循小学生年龄、心理、知识水平特点,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大家要用活教材,推开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那扇大门,让不同年龄的学生步入自己的生活圈,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如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它把“我们的校园”列入教学主题,放在重要位置,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栩栩如生的校园生活场景,如办公室、医务室、厕所、饮水处、少先队大队部、图书室等;还设计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活动:小兔贝贝邀请小朋友一起去找办公室、饮水处等地方,找到了,小朋友就给小兔贝贝奖励一朵大红花。这样编排教材,意图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循循引导小朋友了解学校、熟悉学校,避免因环境陌生而萌发厌恶学校的心理,让孩子既来之,则安之,好好学习。思品老师们在我的指导下,认真遵循新课标“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要求,在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小朋友们在游戏或玩耍中学习知识,逐渐产生一种“到校如家”的好心情、好感觉。

二、提醒思品教师多与家长交流合作

我向思品教师强调:小学生的品行德性,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不同实体的教育下形成的。小学生最先接触的家庭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父母则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学生耳濡目染家长的一言一语、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日积月累,父母的形象便在学生心里刻下深深的印子;入学后,学生与学校老师朝夕相处,教师的音容笑貌和德行,也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寒暑假回家,他们与社会接触,身上也会留下社会的影子。因此,有人说:“有其父就必有其子”,“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许多家长因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难免有所失当,所以思品教师应多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人方法,加强与家长合作沟通,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提升思品教师自身素质,多管齐下提高教学水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通过QQ群叮嘱思品教师:小学生年纪小,好玩、任性,学习的自觉性不强,需要教师多管齐下,引导、督促学生专心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知识充电,提高自身素质,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认真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适当拓宽和延伸教材,把准教材的中心观点、基本思想、基础知识,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促使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相结合;再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有益的参观、调查活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走出兴趣低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长久地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促使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四、采用多种教法,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益

(一)发挥民主,让学生讨论

思品课中,值得讨论的问题很多。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让学生在讨论中明是非、识事理;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原则,坚持知行合一观;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哪怕学生提出的意见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都应予以恰当肯定,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

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场景、语言描述等不同类型的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情景的设计和选择,要讲究新颖性和实效性,一要学生喜闻乐见,二要内容健康活泼,能引发学生激情,收到情理交融之效。

(三)树立典型,让学生学有榜样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模仿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英雄模范或周边同学的先进事迹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分析,使道德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操作化,使学生感到所树立的榜样可亲、可信、可学。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践行。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学习过典型后,就要引导学生与典型作对比,检查自己哪些地方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五、运用乡土素材,强化爱家乡教育

教学中,我要求思品教师开发校内外各种资源,把思品课堂延伸到社会,引导学生对学校生活、村镇生活和环境污染进行调查,以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的人或物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关注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如在进行《我的家乡》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掌握本乡镇开放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做到有数据、有图片、有乡亲父老的发言感受,然后制成光碟播放,教育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学生唱《醉美临桂》这首歌,向学生讲解“青青的花坪山”、“绿绿的义江水”、“古老的两江城”、“悠悠的汉代碑”、“古今名人一辈辈” 等歌词的丰富内涵,升华学生热爱家乡临桂的情感。

现在,不少思品教师都对我说:“周老师,你教我们的那几招真管用,它使思品课堂气氛活跃了,趣味盎然,不信你下去看看吧!”

猜你喜欢

思品课教研员教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体会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为思品课插上爱的翅膀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乡土资源给力生动思品课堂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