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奏鸣曲
2016-05-30郭日方
郭日方
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心脏在跳动,血液在血管内奔流,肺脏在呼吸,胃肠在蠕动……一句话,生命在运动,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医生们用听诊器在人体上这儿听听,那儿听听,就是在检查各个“乐器”的演奏是否走调。
心脏是一名勤劳的鼓手,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你经过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激动,或者发热、贫血时,这个鼓手就会加快节奏,奏起快速的进行曲。当你安静休息时,它就慢慢地轻敲,使你逐渐进入梦乡。有时候,它也有失误,这时鼓点失去了节奏,这就叫心律不齐,或叫心律失常。当心脏受到严重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两声变成了“同、特-特”三声,宛如烈马在草原上奔驰,医学上称为奔马律,这是心脏发出的呼救声,表示迫切需要减轻它的负担。另外,如果心脏有各种病变时,就会产生各种杂音。
肺脏就像一支管乐队,肺里有树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末端连着一个个小泡——肺泡,当气体出入时,就会吹奏出各种声音。在大的气管、支气管里发出的是音调较高、声音较响的“哈”声,肺泡里发出的是柔软的“呼”声。
当肺脏有病变,气管、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或痉挛收缩时,管腔变窄,气体通过时会发出吹哨一样的哨鸣声。随狭窄程度不同,音调也有所不同,有时是“咝咝”声,有时甚至像鸟鸣声。如果气管、支气管内有许多粘稠的分泌物,当气流通过时,分泌物被拉细拉长,气流振动这些分泌物,就会发出像大风吹到绷紧的电线上发出的声音,也很像酣睡时发出的打呼噜声,所以也叫鼾音。如果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很薄,当气流通过时,就会产生许多水泡,并很快破裂,发出像水沸腾时的声音。
胃肠道在蠕动时也会发出声音,称为蠕动音。当饥饿或腹泻时,肠胃蠕动加快,蠕动音也增强、增多,有时自己也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叫声。当肠梗阻时,由于肠道通行不畅,蠕动加强,同时肠腔扩大,积气增多,发生共鸣,蠕动音就特别响,可发出金属一样的响声。而急性腹膜炎、严重败血症患者,肠子麻痹,就不再发出声音。所以,医生们十分重视肠鸣音,特别是胃肠手术后听到肠鸣音就表示胃肠功能已恢复。
当胃的出口——幽门因病变发生阻塞时,饮食难以下通,滞留在胃部,称为幽门梗阻。这时胃扩张,胃液较多,像充满水的热水袋,如果用手在上腹部拍击几下,胃就会像水袋一样晃动起来,并发出“咣啷、咣啷”的声音。
人体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如果这些表示生命力的音响完全静寂下来,生命也就宣告终止了。今天,尽管科学已十分发达,但18世纪发明的听诊器,仍不失为诊断疾病的有力工具。
(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