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2016-05-30曹海燕
曹海燕
[摘要]将探究性阅读引入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养成探究性阅读的习惯是提高阅读质量,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举措。探究性阅读的引入能帮助学生主动挖掘、感受语文文字背后承载和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加深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能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20
探究性阅读是将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思考相结合,在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参照,通过质疑与提问方式进入文章情境,在问题的探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想象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教学方式。探究性阅读旨在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发现,能实现文章背后内涵的深入理解与巩固,能将创新与探究的思维变成一种习惯。
一、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流程
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将其分解为几个具体的过程展示如下。
(一)引导性的自由感知阅读
在一篇文章开始学习之前,鼓励学生自由感知阅读,能对作品形成自己的认识,产生情感共鸣,而不是通过课前具体的提问方式让学生首先就明确了情感走向,固定了自己的思维。
例如,在进行《伤仲永》这篇文章教学时,如果教师在学生接触之前就让学他们带着仲永为什么会“泯然众人矣”的问题去阅读就会失去阅读的初衷,使得阅读就是围绕问题展开,学生的思维也拘泥于一个具体问题的答案。并不是说带着问题阅读的方式完全错误或是不当,但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一篇文章的阅读之始要注意问题范围的广泛性,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通过课前的提问,类似“这篇文章有一个很明显突出重点中心的句子,同学们可以在阅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给学生有约束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泯然众人矣”的疑问,从而自己初步探究得到问题的答案——“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既不会脱离阅读材料,又能通过任务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足够多的空间,最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初次阅读的自我感知。
(二)提问式探究阅读
提问式探究阅读是继自我感知阅读后的一个主要过程,说是核心也不为过。提问式探究阅读建立在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与疑问的基础上,通过问句形式分享自己的看法并表达自己的疑问。主要分为中心式问题、提炼式问题和自由式问题,是将文章的中心内容、自己的阅读关注重点或是说文章的分重点、课外知识的延伸通过问句形式进行展示。
(三)教师总结指引
对学生的问题切入点、信息提取、归纳总结、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分析总结,教会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基本方法,掌握思考的大致方向,让阅读不致成为单纯的的阅读,在读后还会毫无思考的头绪。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对文章的不同理解程度,或是问题表述能力差异等方面进行阅读方法的传授,指引学生形成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逐步完善探究性阅读的流程。
二、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策略建议
(一)注重文本,明确教学目标
在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进行阅读的同时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探究的问题、发散的思维可以广却不能散,学生在进行独立的探究阅读时要注意与文本的联系度,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
如教学《敬畏自然》,学生在自我阅读时可能就会发散自己的思维,想到了不敬畏自然而导致的种种自然灾害,如果不予以约束,可能就会由此“跑题”联想到了自然灾害导致的具体原因,甚至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等。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何其短暂,这种时候就必须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是让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征服自然。自己探究性阅读时思维可以发散,但不能脱离文本。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兴趣
这种问题的情境创设多是在学生已经对文章进行过阅读,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创设的问题情境,也就是常说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由此加深自己对文章细节的发现与理解,把握文章的总体基调。
例如,在进行《孔乙己》这篇文章的阅读时,教师可以根据文中的具体句子“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等等,来提出类似“这些细节性的描写的作用何在?又能凸显出孔乙己的何种性格”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探究的兴趣,从外貌和语言的描写去分析孔乙己的性格。这种具体式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加对文章的情感认识,巩固知识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成功的探究性阅读离不开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与提问的技巧,要懂得把握材料的交汇处、模糊处、发散处与概括处,有技巧性地进行问题发现与提出,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