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葡萄贮藏保鲜技术及山西省葡萄产业化贮藏技术进展
2016-05-30赵猛冯志宏王春生
赵猛 冯志宏 王春生
摘 要: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葡萄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山西省葡萄产业化贮藏技术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急需的保鲜技术与发展方向,为山西省葡萄贮藏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葡萄;贮藏保鲜;现状;问题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2-0021-03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1 国内外葡萄贮藏保险技术发展概况
1.1 国外葡萄贮藏保鲜技术进展
葡萄属浆果类水果,皮薄多汁,贮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腐烂、脱粒、干梗等。在众多病菌引起的腐烂中,灰霉菌引起的腐烂最为严重,占到各种腐烂的85%以上,在国外数十年的研究中,虽然也研究过许多技术如冷藏法(冷库贮藏)、临界冰温贮藏法(冰温贮藏)、气调贮藏法、辐射贮藏法等,这些方法都不能非常有效地控制灰霉病菌引起的腐烂,因为即使在0 ℃ 条件下,灰霉病菌照样侵染,只不过侵染速度减慢而已。在众多方法中,只有用SO2熏蒸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灰霉病菌的生长和扩展[1,2],但太高浓度的SO2又会引起葡萄的伤害[3,4],造成漂白斑迹。因此,围绕SO2的熏蒸方式、使用浓度、适宜品种等国外也开展过一系列的研究。上世纪20年代,保加利亚和前苏联就研制出次硫酸氯化钾片剂、焦亚硫酸钾片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冷藏、气调贮藏等[5,6]结合使用。苏联专家推荐的方法是在贮藏期内每隔7 d用SO2处理1次,用量为每1 m3容积燃烧2~3 g硫磺。在南非,葡萄于大型冷库中贮藏,但冷库外配有SO2发生器或装有SO2的钢瓶,通过通风系统将SO2气体带入库房,并保持一定浓度,处理一定的时间后,再将库内的SO2进行洗脱,贮藏期间,每周处理1次,用这种方法可使一般鲜食葡萄贮藏2~3个月,并保持良好的品质。目前国外的葡萄商业化贮藏基本都采用这种方式。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纳尔逊博士等人研制开发了可使SO2分期释放的纸垫,这种方法可使葡萄存放3周而不腐烂,这种方法经不断完善已发展成为目前葡萄长途运输、跨洋运输、中短期贮藏的主要方法。
1.2 国内葡萄贮藏保鲜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的葡萄栽培始于2 000多年前的汉朝,经丝绸之路由欧洲、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之后逐步传入内地[7]。
伴随生产的发展,葡萄的贮藏也随之发展。上世纪70年之前,各主产区主要是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创造出很多简易的贮藏方法。如山西清徐产区主要是在通风的房间内,将葡萄一层层摆放在支起的木板上;河北张家口地区则是将葡萄一排排挂在能自然通风的地窖内,并定期进行地面洒水和熏硫的处理。这些简易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葡萄果梗失水较多、果粒皱缩、新鲜程度低、商品性差。进人80年代,根据国外SO2熏蒸葡萄的经验,大连化工研究所、天
津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研制生产出了以亚硫酸盐为主要成份的SO2缓释片剂。将片剂放入装有葡萄的纸箱中,再置于较低温度的地窖或冷库中,取得了良好贮藏效果,也推动了这一时期葡萄的快速发展[8]。1990年后,天津市农产品保鲜研究中心(现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农科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应用现代水果贮藏原理对葡萄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原有的SO2缓释片进行了改进,使其释放速度更合理,研究开发出了“冷库+塑料薄膜小包装+SO2保鲜片”的葡萄贮藏技术。之后,结合产地小型节能冷库的推广,该项技术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和应用。在辽宁、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葡萄产区迅速形成了以小型节能冷库贮藏葡萄为主的“小群体、大基地”的产业格局,有力地推动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到目前,全国已有小型节能冷库近万座,贮量约30万t。结合其他的贮藏方式,目前,鲜食葡萄的贮量约占总产量的40%。
2 山西省葡萄产业化贮藏技术进展
2.1 山西省葡萄产业化贮藏技术现状及优势
山西省葡萄发展基本上分为3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以前,以清徐、阳高等老葡萄产区为主,品种主要为龙眼、玫瑰香等,且产量不足0.5亿kg。贮藏方法也基本以土窑洞、通风库等简易方法为主,贮期短,质量差,损耗大,水分损失达30%以上,老百姓称之为“干梗葡萄”,销售范围也仅限于省会附近。1985年后,巨峰葡萄开始在山西省推广,产地主要在太原北郊、清徐、太谷、运城等地。和龙眼等品种相比,巨峰葡萄更不耐贮藏,采后腐烂、落粒严重。针对这一生产难题,1991年山西农科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研究开发出了“巨峰葡萄贮藏保鲜技术”,通过采前防落保鲜剂[9]的应用,结合无伤采摘,采后认真挑选、及时快速预冷、塑料薄膜包装、加葡萄保鲜片、低温贮藏等措施,使巨峰葡萄贮藏4~6个月,腐烂率低于8%,失水率低于1%。这一成果迅速在省内外的葡萄产区推广应用。当时太原北郊的巨峰葡萄在深圳、广州、武汉、长沙等城市有很高的知名度。1995年之后,红地球葡萄开始在山西省的曲沃、稷山、运城等地快速发展,到2005年,全省的红地球葡萄面积约1.67万hm2,产量约为20万t。随着保鲜所小型节能冷库和红地球葡萄贮运保鲜技术等成果在全省的推广,保证了该省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保鲜所多年来非常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目前全省水果贮藏总体技术水平仍然走在全国的前列。
2.2 发展建议
葡萄作为水果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浆果,不耐贮藏运输,容易受到灰霉菌的侵染而腐烂,所以强调认真挑选分级、及时快速预冷、选择合理包装、精确控制温度等措施[10]。正是由于葡萄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更加费工费时,大规模贮藏受到严重制约,贮藏质量不易保障等,才提倡最好开展小规模的、以小型节能冷库为主的分散贮藏,在葡萄产区形成“小群体、大基地”的生产、贮藏格局,这样更有利于贮藏技术的落实和品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Borry-G. Controlled atmosphere alternative to the post-harvest use of sulphur dioxide to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Botrytis cinerea in table grapes[J].Postharvest-Horticulture-Series. 1997,17(3):160-164.
[2]MUSTONEON H M.The efficiency of range of sulfur dioxide generating quality of Calmeria table grape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1992(32):389-393.
[3]孔秋莲,修德仁,胡文玉,等.葡萄贮藏中SO2伤害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J].果树学报,2008,25(3):322-326.
[4]高海燕,刘邻渭.葡萄采后贮运中SO2伤害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5):153-157.
[5]王春生,李建华,赵 猛,等.小帐气调贮藏龙眼葡萄试验[J].山西果树,1998(5):8-9.
[6]赵 猛,王春生,冯 津,等.不同品种葡萄耐藏性及气调贮藏研究[J].山西果树,1996(3):22-23.
[7]翟 衡,杜远鹏,孙庆华,等.论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J].果树学报,2007,24(6):820-825.
[8]于建娜,张利莉,高疆生,等.鲜食葡萄无公害保鲜技术应用进展[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18(2):37-40.
[9]王春生,冯 津,赵 猛,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巨峰葡萄贮藏的影响[J].中国果树,1996(4):28-29.
[10]王秋芳,乔勇进,王海宏,等.南方葡萄采后贮藏保鲜HACCP体系的构建[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4):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