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思考

2016-05-30田太和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工厂新加坡工厂

田太和

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成功,与其职业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教学工厂”理念是新加坡职业教育成功的首要因素,其在新加坡的成功实践,也使其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范例。因此,在我国中职教育层面,如何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背景

我们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教学工厂”理念,是因为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与新加坡有诸多相似之处:

1.举办者相同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和企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各个国家不尽相同,它既可以是政府管理的学校,也可以是接受行业管理的企业。我国办学模式与新加坡相同,职业教育的举办者都是政府,职业学校大多是由政府出资和管理的。

2.文化背景相似

我国和新加坡同属亚洲国家,新加坡的人口组成中华人占75%左右,两国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与思维模式等方面差异较小。

3.经济发展历程相近

从1965年建国到上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为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工密集型和技能密集型产业。之后,由于劳动力资源出现短缺,新加坡工业开始向科技密集型转移。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正处在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过程中。

4.两国都借鉴德国“双元制”

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移植德国“双元制”、消化借鉴使其本土化的过程,现已成功创立了“教学工厂”理念。而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目前仍处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

二、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产生及特点

1.“教学工厂”是“双元制”在新加坡本土化的产物

1982年,新加坡工业在由劳工、技能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型时,为培养素质一流的技术员工队伍,新加坡和德国两国政府合作成立了德新学院,将德国的“双元制”移植到了新加坡。

由于国情不同,“双元制”在新加坡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随着对“双元制”模式研究的深入,在对本国国情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新加坡提出了“教学工厂”这一全新的本土化理念。

1992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成立,“教学工厂”理念得到不断完善和升华,现已成为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品牌。

“教学工厂”理念,具备与“双元制”模式同等的功效,不仅满足了新加坡当时产业转型对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还发挥了学院技术开发的优势,弥补了企业开发升级产品能力不足的缺陷。

2.“教学工厂”理念阐述

“教学工厂”是理念,也是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是指在校内建立包含先进技术和完善设备的与工厂环境一致的教学环境,将工厂的真实项目和研发模式引入其中,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进行项目研发,最后成果由企业评估。这种模式不仅很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一致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真正实现了学校培养和企业需要的零对接,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

简单来讲,“教学工厂”就是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内科技中心为企业研发项目,其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①“教学工厂”是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并将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②企业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③“教学工厂”模式是以学校为本位的,场所、设备、指导教师都是学校的,它是在现有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

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借鉴“教学工厂”理念的思考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有工艺学院和理工学院两个层次,类似于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中职和高职,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理念主要在理工学院实施。由于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不同,我国中职教育在借鉴“教学工厂”理念时,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特别是对“教学工厂”里学生完成的项目,在类型和难度上应有所区别。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校大都建设了比较先进和完善的专业实训基地,并和企业开展合作,引企入校。那么,在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时,我国中职学校应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现有专业实训基地和引企入校的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看“教学工厂”与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和引企入校的不同。

校内专业实训基地:设备、场地、指导教师都是学校的,训练项目是学校教师设计的,项目评估由学校教师负责。

引企入校:设备是企业的,场地是学校的,指导教师是企业的,项目是企业的真实项目,项目评估由企业负责。

教学工厂:设备、场地、指导教师都是学校的,项目是企业的真实项目,项目评估由企业负责。

对比专业实训基地、引企入校与“教学工厂”,我们可以看到,在中职学校现有的专业实训基地中如果能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在引企入校中如果能让学校教师参与指导学生,那么,我们现有的专业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将会与“教学工厂”理念的模式非常接近。

在“教学工厂”中,学校的设备、场地等教学环境是与企业一致的,项目、评估都是在企业中真实存在的。而要在校内与企业一致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完成达到企业评估要求的真实项目,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学校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也就是说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是制约“教学工厂”理念实施的瓶颈。因此,中职学校不仅要选拔有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精英做专业教师,而且要通过各种途径持续提升专业教师的能力水平,确保其能力水平与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同步,使其市场价值不降低。

中职教育在借鉴“教学工厂”理念时,引入的企业项目应与其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企业项目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灵活设置,项目中研发类的最好少一些,更多的是服务、加工等项目。如:可面向企业开展客户服务(客户信息、财务、商务营销服务等)、产品生产(设计、制作、加工等),可面向校内开展校园服务(零售营销、餐厅等)、产品生产(设计、制作、加工等)等。

“教学工厂”的项目来自企业且由企业评估,“教学工厂”也是校企合作的平台。校企合作如何实现校企双赢?笔者认为,在“教学工厂”合作中,企业可以赢得项目研发成果和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大大缩短中职毕业生出校门进工厂的角色转换期;学校可以赢得教师能力提升和学生技能提高的机会,避免出现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毕业后再流失等不良现象。因此,学校刚开始与企业合作时,不能抱着要获取经济利益的想法,而是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当然,企业适当给指导教师和学生一些津贴或生活补贴也是应该的,但这不是工资或劳动报酬。同时,在“教学工厂”合作中,校企双方持续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只有双方共同付出,坦诚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

(责编 黄紫鹃)

猜你喜欢

教学工厂新加坡工厂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基于NPY“教学工厂”理念创建“潮旅专业群校内实践基地”的构想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启示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工厂”实习模式研究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剖析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