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提升教师教学方式

2016-05-30康景华

中学理科园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实验物理课堂

康景华

摘 要:本文总结了5个在教学实践中的改进实验、创新实验的案例,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创造的潜力。

关键词:改进实验;创新实验;物理课堂;参与面

引言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参与过程。为扩大物理课堂学生参与面的学习,物理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理念,真正跳出具有强制性、封闭性、划一性等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并推广更多有利于扩大物理课堂学生参与面的教学方法,建构扩大物理课堂学生参与面的教学模式。因此如果每节新物理课都能有那么一、二个吸引学生眼球的实验,促进每个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协同发展,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的课堂。这必将大大地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习的热情,挖掘学生创造的潜力,达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1 ]。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入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对自然界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从而建立科学概念和规律。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 法 [2 ]。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改进实验、创新实验、趣味实验等在课堂上都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1 教学实践中的改进实验案例

(1)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中,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验的最大弊端是在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很难控制稳定,因为在拉动过程中要做到匀速拉动木块并不容易。可进行如图2所示的改进,只需再加个铁架台和长木板。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拉动下方的木板。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拉动木板的速度大小无关,在拉动木板运动中不管木板做什么运动,只要木板与木块之间有相对运动就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此示数稳定,很方便读取数据,巧妙地避开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

本改进实验是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的创新,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做以致用(教学)”的特性非常鲜明和突出,兼具学生的“做中学”,更好地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3 ]。学生不会因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大大地提高了动手的热情。

(2)科学探究摩擦力的教材中,在对滑动摩擦力下了定义之后接下来就是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并没有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或说明。授课时可在此用手轻压并向左向右拖动牙刷,如图3所示,并用投影仪将演示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可清楚地说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定义,不必大费周章地跟学生解释太多,又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3)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材中,用的是两块大小、形状、材料相同的砖块,这就使得实验局限于演示。可让学生自带装有水的废弃矿泉水瓶代替砖块,正放、倒放在泡沫塑料上,就可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倒掉水可改变压力的大小,这样就能变演示为分组让学生人人动手做实验了。

(4)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材中,可增加1个小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记住实验结论: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吹乒乓球实验,把一粒乒乓球放入纸杯中,待乒乓球静止在纸杯底的时候,沿着纸杯口上方用力水平吹气(不是对乒乓球吹气),会看到乒乓球会“飘”起来,甚至“飘出”纸杯口外。学生在惊呼神奇的同时,更多的是人人都会在思考着为什么?

以上几个改进实验所用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是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用它来呈现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学生会感到十分亲切,感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减弱对物理学科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5)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教材中,如图4所示,其中M是纸板,纸板下面是长木板。本实验的设计较大的弊端是纸板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会影响实验结果,若在纸板下面放上两支水笔芯(或两粒小钢珠或两支圆形铅笔),这样就把纸板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较大限度地减小,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本实验还可拓展为验证静摩擦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并且大小相等。为了使效果更明显,要把纸板更换为两块小木块,并在木块上再多加几个砝码,以增加木块之间的静摩擦。如图5所示,将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个铁架台上,稍微拉开两个铁架台并使两块木块保持静止状态,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即可 [4 ]。

2 总结

以上5个改进实验、创新实验案例是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进行整理出来的,旨在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改进实验、创新实验可以开发出很多低成本实验器材,而它清晰明了的可视度、说明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简捷度、学生认知规律的符合度、学生生活感受的亲近度都是教材实验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合理地应用改进实验、创新实验可以有效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从而扩大了学生课堂的参与面。与此同时,改进实验、创新实验的过程还能有效推动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袁运开.科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施坚.自制教具,引领教学方式的改进[J].物理教学,2015(9):32.

[4]彭夷.例谈实验方案的评估与迁移[J].物理教学,2014(5):29.

猜你喜欢

创新实验物理课堂
巧用废旧材料探究声音特性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浅谈情景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创设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人机交互课程创新实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的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城市绿化垃圾的资源化应用创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