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课”须除“匠气”

2016-05-30王怀中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匠气优质课组织者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要以生为本,首要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因材施教。新课程强调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较多的优质课评比,是否重视这些理念?

“同课异构”“借班上课”是优质课评比的常见形式。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它。

有一参评教师如此介绍它“可爱”的特点——“同课异构”是一篇课文由多位老师来上,“借班上课”则比赛时不用自己班级的学生。采用它,或只采用“借班上课”等,评委可进行横向比较,体现评选的可比性、公平性……好课是磨出来的,为了一节参评课,我像众多参评教师一样,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磨所教课文,对未知学生做多种预设……

见之,你也许也会反思:组织者明显犯下了不将“因材施教”中的“材”当作学生,而看着教材、文本的低级错误。这违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评比,早有多人指出。如,李镇西在《人民教育》2002年第3期发表《话说“借班上课”》文章就是一例。即10多年前,李镇西就指出,“借班上课”无法首先“备”学生问题。若问“同课异构”“借班上课”这样的优质课评比明显长处在哪,看来它一定很方便组织者,不然不会受到较多组织者多年的宠爱,但这不能成为众人喜欢它的理由。

再看一优质课获奖者向他人推广经验、谈体会。他说,优质课评比不同于日常課堂教学,参评者除了面对“陌生”的学生还要面对“挑剔”的评委……因此要选好课文,多试上。他说,他像有的专家一样,多年来用一篇课文上优质课,不断雕琢,最终取得大奖。

为了参评,这位教师出人意料的重视“课文”,但不重视学生,不研究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如此,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都不懂、不遵守,教教材的能力即使突出于人,会有人说其扮演的仍是“教书匠”的角色。这样的教师获奖,与优质课组织者、评委有较多关系。我看,表现的不仅是参评教师身有“匠气”……

优质课评比是一种有益的教研活动,运用好能有效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教师,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但至今,优质课评比活动不能获得众人一致的掌声,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常见优质课评比活动,参评者轮流上阵,评委们接连打分。参评者只管讲课不谈思路。观摩者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评委眼中的课有什么特点,难见评委说清楚。作为教育教学研讨,为何不方便交流者,设立,或较多设立同伴、专家交流平台?再说,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连介绍自己理念,介绍自己眼中学生特点的机会都没有,怎能吸引较多人,尤其是保守的,最需要获取新理念、吐故纳新教师的眼球?

评课要评教育教学理念及其运用,要真实、接地气才能体现意义。“优质课评比”需要改革,需要向着“特色展示课评比”“个性展示课评比”的方向努力。要让所上的课,立足平常课,突出教育教学理念,突出真实,而不是突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要让参评者上课不怕暴露瑕疵,就怕没有新理念、新做法,没有特色、个性。我看,如此改革可根除眼下“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所见的“匠气”,更多体现教研活动的价值,容易得到众人的掌声。

王怀中,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猜你喜欢

匠气优质课组织者
匠气
贵在匠气
贵在匠气
导演
论书法的匠气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让化学观念深入于心——观摩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有感
最节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