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试写作的写作文化视角探讨

2016-05-30张建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扣题应试点题

应试写作及教学问题丛生,纷繁难解。如果从写作文化的视角来看待,会有登高俯视的豁然开朗之感,进而有利于高屋建瓴地指导应试写作和解决应试写作教学的问题。

写作文化不是单层面的概念,而是一个立体的结构,是“人们在某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时代的背景下的一种写作行为的时尚、规范以及这之上和规范背后的社会普遍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的精神整体”[1]。其结构内容可用下图表示:[2]

表层结构:写作文化规范(写作行为和文体、

题材、立意、结构、语言的时尚)

深层结构:写作文化心态(时空情绪、思维方

式、价值取向)

整个社会的写作文化必然强烈影响到学生的应试写作,但应试写作群体(学生)的特殊性(年龄、学识、心理等)、应试写作行为的特殊性(命题限制、时间空间限制、环境气氛限制等)以及读者群体(主要是阅卷者)的特殊性等多方面“个性”特征使应试写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品格。

一、应试写作文化心态分析及教学建议

表层结构的写作文化规范是深层结构的写作文化心态的表征,写作文化规范的问题需要深入到写作文化心态去探讨。写作文化心态中,时空情绪可谓写作文化的本体,是写作文化的最终动力;思维方式是时空情绪到价值观念的中介,价值取向就是思维方式的对象化生成。[3]

应试写作文化的时空情绪与一般写作文化的时空情绪并不很一致。应试写作群体很大程度上割裂了真实的生命感受,“对付命题”近乎成了最高目的,社会的浮躁功利心态被放大了许多。但是从中仍能感受到强烈的时代精神气息。

在新的生存困境中人性扭曲,尊严、自由受到威胁,生命压力严重,因而寻索生命自由,向往自由的心灵空间,这构成了新时代的基本空间情绪。这在学生写作中有强烈的流露,写作消解崇高和庄严,追求轻松感(娱乐甚至玩闹、奇特甚至怪异等)是典型表征。但应试写作因为种种现实担心又表现为故意割裂这些生命需求而装作一本正经,因而作品虚假,缺少青春活力。

新时代生产速度异常加快、生存竞争异常激烈,社会心理普遍崇尚速度、时间、节奏,这种时间情绪表现为作品形式的节奏感、时间感越来越强烈,简洁明快成为时尚。应试写作文化更是包含这种追求。但由于浮躁功利和学力不足,这种时尚在应试作品中严重扭曲变异,成为一种机械和简单,主要表现就是套搬和组装成风。

价值取向上,顺应特定读者,甚至“讨好”阅卷者,是应试写作文化的又一特征。这很容易导致写作割裂真情实感。但公允地说,顺应阅卷者实在无可厚非。当代写作学特别强调读者的意义,认为文章因为阅读而产生意义。应试写作的目的明确而单一,就是要“打动”阅卷者,使之认可、肯定、赞赏自己的作文而给以较高分数。所以应试写作及教学应当研究这类特殊读者的心理。

阅卷者进行的是一种限定时间的高强度超大量高风险的任务性活动,“审美”疲劳,排斥思考、渴求刺激、“应付”任务、中庸求全是其典型心理。针对这类心理,不同学生应采取不同策略。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应该“求稳”,以获得一个中庸分数;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应采取“使之眼前一亮”策略,从而让阅卷者乐意去发现“千里马”的方针。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①写出一个清洁爽目的卷面。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在思想上重视而行动上没有落实的方面。其实,卷面(书写)问题并不难解决,态度和毅力是关键。教师手段稍“硬”一些,就会有明显成效。②拟一个扣题而醒目的题目。朴素者要贴切有力,如“诚信岂可丢”;新奇者要动人眼球,如“1+1>2” ;意味者要厚重显学识,如“忙兮忙兮奈若何”。③雕琢一个振奋人心的开头。简洁者要开门见山水,灵动者要文笔溢光彩,吸引人者要下笔设悬念。④设计一条清晰简明的思路。应试作文不怕思路简单,就怕隐晦含蓄。要多些明的过渡,少些暗的照应。机械的做法是每段段首设置中心句,结构采用“总—分—总”。虽不艺术但很实用。⑤寻找几个新鲜而个性化的材料。新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家不用你自己用就是新鲜。如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新近发生的事作材料、从所学课文中就地取材学以致用等。个性化主要体现为怎样用材料。同一个材料,大家都从A角度运用,你从B角度运用,就产生了个性化,也给了人新鲜感。

教学上,应试写作读者意识训练应主要采用启发法,即用分析案例的办法给学生一些启发,从而激发其创造力。专项训练安排不宜多,1—2次足矣;平时写作中附带训练应是主渠道。

扣题行文也是应试写作价值取向的重要方面。应试写作是“遵命”写作,即按题目要求写作,所以行文中要有扣题意识,要在行文中较明确地标明或体现出题目要求。不同题型扣题的方式不同:

(1)标题作文一般需要直接点题,其中“比喻型标题作文”必须直接点题。点题就是要用语句直接明确出题目的意思,以表明所写文章符合该题目。机械地说,点题的语句要含有题目中的词语。如2006年北京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文章,属比喻型命题作文,符号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如果写一篇文章“谈老舍的作品代表了北京的文化特征”,无疑是合题的,可文中如果只字不提“符号”,那肯定给人不大扣题的感觉。再如2005年辽宁卷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写作文,是标准的比喻型命题作文。如果叙事,必须把所写实际事物与“花”建立起比喻关系,并明确点出“今年花胜去年红”才算扣题。

一般说来,写议论类文章是直接论述标题概括的观点(如“近墨者未必黑”)或指示的问题(如“战胜脆弱”)或涉及的对象(如“习惯”、说“安”、说“意气”),因而不存在不点题的可能。而写叙事类文章则是体现标题的意思,往往需要有意识地点题。写作“实指型标题作文”,点题的话不必刻意而为;而写作“比喻型标题作文”,则必须要有意识地点题。

(2)话题作文的扣题意识主要表现为在某些类别话题作文写作时的点题。“比喻型话题作文”( 如2006年广东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的写作必须用点题的语句建立起所写实指内容与比喻说法的关系。“主题型话题作文”( 如2006年浙江卷,以“生无所息”为话题)的写作如果用叙述事件方式来体现,也必须有意识地用一些词句来点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应明确或体现出话题两概念的关系,当以叙写一个事件的方式来体现对于这一关系的认识时,也應当点题。如2004年全国卷III,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写作文,通过叙写一个或几个一般看来是“痛苦”的事,因为变换一下角度而感受到了快乐幸福,即使事件本身蕴含了“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会获得快乐幸福”的道理,也应用议论类的语句直接点题,使所叙故事与话题建立起较明显的联系。

(3)材料作文的扣题主要是指联系材料。其所论问题(立意)来自材料,自然应该在行文中联系涉及材料。写记叙类作文,是用叙述事件方式来体现来自材料的问题(立意),因而必须有意识地用一些词句来点明与材料的关联。写议论类作文,最好也要联系到材料,比如把材料作为一个例子,比如开头结尾涉及到材料。“引——议——联——结”的模式甚至把这种联系规定成文章结构中的一个起始环节。

总之,扣题意识就是指在行文中主动自觉地把所写内容与命题的说法建立起联系,让人们明确地感觉到所写内容是在命题要求中演进的,让人明确地意识到写作是在“回答”所命题目。

据上述理解,教学中应试写作扣题意识训练应通过整篇作文来实现,一是安排几次专门训练,二是在其他方面训练中作为一项附加内容来一并训练。专门训练的选题要体现扣题意识运用的必要性,精心选择必须扣题(点题)的作文题目,如比喻类、主题类中要求写记叙性文章的。

二、应试写作文化规范分析及教学建议

以下主要从表层来探讨应试写作文化,即着眼于应试写作文化规范,重点探讨应试写作时尚和写作禁忌问题。应试写作文化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有些具体规范变化很快。要对应试写作产生最直接的指导意义,应该深入到应试写作文化的细微具体处作动态考察。

第一、写作立意的价值取向。

应试写作的立意的价值取向是在命题者作出某些暗示和明确的限定下,写作者(应试者)群体感受到整个社会写作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与命题限定相适应而体现出来的。当代写作文化要求更加关注人性、民主、法制、生态、环保、和平、发展等主题,命题者会从中感受到这些要求进而命制出与之一致的题目,写作者与之相应也会体现这样的立意取向。所以,应试写作立意的价值取向要体现时代精神。一个简单通俗的说法就是应试写作立意要关注时代,应试写作要联系实际。换句话说就是应试写作的立意时尚是关注时代、联系实际。那么,立意禁忌就是远离时代、空泛说教。

社会、命题者对学生身份的理解,对教育应发展真诚美好人格的认识,以及命题者、评阅者自身的人格特点,又决定了应试写作立意价值取向的正面性、美好性追求。所以,应试写作立意禁忌挑战道德底线、挑战敏感问题。

第二、写作题材的价值取向。

立意既定,写作题材的选择应顺应立意而为。一方面,写作题材要体现立意要求的人性、民主、法制、生态、环保、和平、发展等方面的精神,直接选择相关的材料;另一方面,写作选用的材料要有时代感。比如新近发生的事件、历史事件的当下新鲜解读,等。归纳起来,应试写作的选材时尚是材料新鲜,关联当下生活,或是虽是历史事件但作了当下意义的解读。选材禁忌是陈旧无味和流于众俗、人云亦云。

供材议论文时代曾一度流行经典名人材料;话题作文之初,追求的是对材料的全方位解放,解构经典材料,重个性、重想象,追求多样。走向历史,寻取材料给以当下解读,《赤兔之死》为代表,一下涌出了苏轼、李白、陶渊明等众多相类材料。然而,现在已走向泛滥,机械模仿,大量套搬,只有历史而无解读,时尚扭曲,为人诟病。所以,动辄套搬历史人物及事迹,食而不化的堆砌,成了选材禁忌。

走向当下,选用新近人事,是选材时尚的另一元素。但机械理解,动辄“感动中国人物”之类的材料也已泛滥成灾,用不恰切反会成拙,所以,选材时必须引以为戒。

第三、应试写作的语言时尚与禁忌。

当代写作的语言追求似乎更加倾向于个性、特异、夸张、诙谐、速度,而有意淡化蕴藉与味道,规避朴素与大拙,这与当下寻索生命自由、崇尚速度的时空情绪是一致的。应试写作的语言追求与此一致,而更加企求打动阅卷者。追求文采是当然的时尚,但很多学生误解了文采,不知道也不愿意通过广泛阅读形成有表现力的语言,而是食而不化地堆砌辞藻。其一就是堆砌套搬背诵的华词丽句。这类作文看起来似乎文采翩翩,实则张牙舞爪吓人,云山雾罩懵人。写古人叙古事往往东拉西扯,随便堆砌,前言不搭后语。仔细一分析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歪批乱解。如不写古事,也是笼统空泛,脱离生活;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或故作沧桑,迷失本色;亦有强词夺理,逻辑混乱。一言以蔽之,“矫饰堆砌,不知所云”,有话非得不好好说。现在这种特点的文字已成为阅卷打击的对象,是大禁忌。

清新、明快也是应试写作的语言时尚。语言简洁明快,不是简单无味,更不是粗糙不畅。其背后是追求速度感的时空情绪。相反,拖沓的描写、冗长的叙述会让人生厌,更为疲劳的阅卷者所不能容忍。

第四、应试写作的文体时尚与禁忌。

应试写作的文体时尚受到整个写作文化的影响,但有其独特性。探讨文体时尚的问题,我们不能不从教学思想变革的高度着眼。

长期以来,应试写作要求写“教学文体类文章”。所谓教学文体,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类。这是一种虚拟的文体,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文体并不一致,它独立于实际文体之外,自有一套规范,形成了一种“学生体”。如议论文则是一种简单逻辑堆砌事例的证明文,记叙文是六要素突出的流水帐。这种“学生体”把教学写作与真实写作对立起来,对学生写作的发展很有害处。时代强烈要求解放教学文体,1999年打破了“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限制,应试写作文体走向多样,走向现实。应试写作开始冲破僵化机械的“学生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真实的文章。并且形成了以新奇制胜的时尚:天马行空的想象,奇形怪状的故事,所谓的报告、戏剧、寓言、童话,等等。更典型的一种所谓的议论性文化散文。但当这些成为应试写作的集体大餐时,很快沦为“为形式而形式”的怪胎。时尚堕落为流行风。2001年全国高考题即由“文体不限”改为“文体自选”,意在纠正这种风气,时至今日,文体泛滥、文体虚无仍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合乎文体规范成了新的时尚,乱用新奇形式成了大禁忌。

文体虽不是一成不变,但某种文体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规范和法则,对文章的语言、结构、篇幅、内容、构成等各方面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因而对写作起着形式规范的作用,同时对文章阅读、文章批评也具有重要的“形式预期”和“评判标准”的意义。但当下学生应试作文写作中却大量出现了文体混杂、文体虚无的现象,写出的文章不合体式、“四不像”,其中典型情形是一种美名其曰议论性散文的东西:一两个叙述繁冗的胡编乱造的例子,三五句不着边际的议论,满篇张牙舞爪不知所云的华词丽句,可能外加冗长的题记和后记、不知所云的排比开头。仔细一看,是简单幼稚的强盗邏辑:某某“这样”就“怎么样”了,所以要“这样”就能“怎么样”(如张三因为“自信”成功了,所以自信就能成功)。还有一种“说话体”(写文章不是用书面表达思维而是用口语交际思维而形成的文体特征淡化)。另外的情形是几种怪异的僵化的玩意儿:“三幕剧”、“小贴士”、“对话体”、“××报告”、“证明题”等。

这些现象的产生与话题作文“统治”不无关系,加之评阅作文时对这些现象的默许和人们对所谓满分作文的大肆宣扬,这一现象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更加泛滥,形成了话题作文时代特有的一种体式——“话题作文体”:叙事缺乏生动具体和感染力;议论缺乏逻辑力量和思维深度,一两个例子、三五句议论,围绕话题泛泛谈论一番而已。“话题作文体”应该是为适应话题作文写作机械模仿所谓满分作文并扭曲变异而形成的,这是一个丑陋的“杂种”,必须消灭。

话题作文用来考试无可厚非,但作为教学,每次都是写话题作文则极为不妥。所以教学写作要重视文体规范,要突出文体地去训练,而不能大杂烩地训练。话题作文形势下的写作教学正是大杂烩式的训练,这也是一种考什么就练什么的简单机械的教学思维。

“话题作文体”的后续就是上面提到的美名其曰议论性散文的东西。这是为对付应试作文,急功近利地机械模仿所谓满分作文并扭曲变异而形成的又一个丑陋的“杂种”。

特定文体是在长期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每种文体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功用和范围,是实现特定功用的最佳的形式体裁,并因之而具有了特定的美感。日常写作训练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文章体裁图样,应试写作训练也要强调文体意识。这就要求进行“文体自选”的写作训练时,确实要帮助学生“选”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文体。虽然不同题目可能有特定的文体需求倾向,但不同学生最好还是发展一两种优势文体。学生各有特点,总是更擅长某一两种文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确立出自己的优势文体,使之重点练习和发展。

三、小结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应试写作文化的问题。写作文化对写作的制约不仅体现在上述方面,还体现在视点、人称、时态的选用上,句子速度感、节奏感的设置上、文章结构的生成上,乃至文章标题的生成甚或文面布白安排上。此不赘述。

总之,应试写作表层的很多看似杂乱难解的问题,都能在写作文化深层找到答案;从写作文化视角看待应试写作问题,能够得到更加深刻而条理的认识,也更加有助于指导应试写作教学。

应试写作教学应当培养起学生相应的应试写作文化意识,使之努力貼近当下的应试写作时尚,力避应试写作禁忌。教学的具体做法是既要讲清相关知识,又要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可安排专项写作训练,也可讲评、修改时训练。教学中要注意多举实例来分析,重点是文体特征、立意时尚、选材时尚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马正平.写的智慧(第2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96.

[2]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91.

[3]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69-179.

张建新,教师,现居山东邹平。

猜你喜欢

扣题应试点题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扣题而教——《醉翁亭记》教学创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扣题高效阅读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浅谈高考作文如何切题
外语不再统一高考是打破应试体制的第一步
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