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2016-05-30赵慧娟

甘肃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赵慧娟

【关键词】 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110—01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找朋友”。具体做法是:以两位好朋友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小红我问你,我是3,我的朋友是几?”学生边拍手边回答:“赵老师我告诉你,你是3,你的朋友就是7。”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小红,我是3?拍手答:你的朋友就是7。”

2.用故事激发兴趣。将数学知识编入学生喜欢的小故事中,教学时适时讲给学生听,既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用顺口溜辅助教学。如,运算顺序歌: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1.概念是思维的切入口,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计算推理合乎逻辑。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如,在三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时容易把两次乘得的积的数位弄错,这时就要强调“个位去乘末在个,十位去乘末在十。”讲清楚用第二个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数求出的是几个1,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求出的是几个10,这样就避免错误的发生了。

2.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关键在于理解。如果不明白算理,即使学生会做计算,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也不能算掌握了。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鼓励学生把算理说出来,让学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增强计算基本功

1.计算基本功包括: 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加法、减法,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打好基础。

2.重视口算训练。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是一、两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要求应当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同时还要注意练习形式,要丰富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估算训练。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可以对计算的结果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因此,进行估算训练至关重要。

4.学会简便算法。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

四、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根本。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首先是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关键,通过审题知道题目有什么条件,要求什么,还需要什么条件,通过什么得出这些条件。其次要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计算时认真、严谨,书写格式要规范,字迹端正,不乱涂乱改,保持作业整洁美观。再次要养成认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抄题后要检查有没有错漏,计算后可通过估算和验算等方法检验计算结果,做到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最后还要养成建立病题卡片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要组织学生建立病题卡片,进而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