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探究

2016-05-30杨雅丽

甘肃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激发数学教学兴趣

杨雅丽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109—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获取所学知识,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反,若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厌恶学习,学习效果当然很差。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那么,究竟该采取哪些措施,使得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兴趣点

情境是知识产生的大背景,是学生学习的支撑。实践证明,适时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亲近数学,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开启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的发展规律。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笔者以生活为原型创设情境:这两天家里打算给客厅铺地砖,客厅长6米,宽5米,准备花费1000元。星期天你和父母一起去陶瓷市场选择材料,根据地砖的花色、质地你们锁定了三种规格的地砖。其中,第一种是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8元/块;第二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7元/块;第三种是边长为6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10元/块。你能帮助父母算一算,买哪一种地砖不超过预算吗?实践证明,这样别具匠心地创设情境,不仅引导学生明确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通过生活原型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数学回归于生活,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趣味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强烈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紧抓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力求在教学设计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设计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的练习,既锻炼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时,笔者让学生课前准备好100根火柴棍,上课时参与 “数数接龙”的游戏。玩游戏时,要求学生想一想:除了一根一根地数到100,还能用什么方法数到100?引导学生先试着十根十根地数,把十根捆在一起,能捆几捆?学生一下子就忙开了,纷纷动手数数捆扎。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兴奋地举手回答:“老师,我知道了,10个10是100”。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使原本枯燥呆板的数数过程变成了趣味十足的练习思考,学生从乏味中感受到了新鲜,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认识了数字1,又认识了数字10,了解了它们与100的关系。

三、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感知数学美

从一接触数学开始,数学的美就一直蕴涵其中,教师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打开学生的眼界,让其欣赏和领悟数学美。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学习更有动力,改变对待学习数学的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无论是从低年级开始触摸五彩斑斓的图片,还是观看生动形象、画面鲜明的多媒体课件,这样辅助教学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展示数学知识的直观化、形象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启发学生欣赏数学的美,使之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一幅色彩鲜艳的自然风景,教师一边用富有艺术的语言描述:“秋天来了,大自然的景观美不胜收,大家欣赏一下这幅画。有热烈火红的枫叶,有青翠挺拔的松树,有翩翩起舞的蝴蝶。”一边用课件提取枫叶、松树、蝴蝶的图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片中获得了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继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从“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原则打造趣味数学课堂,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开展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激发数学教学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