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阅读审美训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6-05-30王林琳
王林琳
【关键词】 阅读;审美;人格;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105—01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训练是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现在试行的初中新教材,提出了“淡化知识,淡化文体,淡化训练”的要求,更要注重人文性,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识别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文质优美的富有人文色彩的文章,通过课内课外的感悟,给他们进行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由此,创设美的情景,进行美的训练,迫在眉睫。
一、美育是深入人类心灵的教育
当人们通过长期对美的欣赏实践之后,心灵将会不断地得到净化,直到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这对于人的成长和一生道路都将产生重大的作用。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年轻时就被英国著名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深深地打动了,他在心灵受到强烈的艺术震撼之后,又经过苏联卫国战争的磨练,终于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后来,当他在战争中受伤致残、双目失明、瘫痪在床时,他又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内心的悲观情绪和肉体上的病痛,最终完成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从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中,人们似乎可以看到“牛虻”的影子。而保尔·柯察金这位无产阶级坚强战士的艺术形象,又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初中教学中,《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不仅能使学生从课本节选到课外延伸,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与作者的灵魂进行对话,逐步形成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感悟生活能力的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这样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除了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更是对学生进行了审美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脑海中就会将主人公转化为自己所想的形象,去体验那其中精彩的场景,拿自己与文本中的人物去比较,玩味那些优美的语言,玩味那些诗情画意的环境,这其实就是在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品位。每部经典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作家在作品中投入了深沉炽热的情感,那些至死不渝的忠诚,热情似火的浪漫,晶莹剔透的纯真,盘根错节的爱情,将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受到洗礼,从而激发出内在的激情,增强对世界、对人生、对情感的感受力,
二、审美是促进人格发展的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利用课文调动学生主动性,不仅是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提高,更重的是人格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小说的题材、难易程度等等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名著展开不同的活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圣施威降大圣》,这是《西游记》这部名著中的故事,同学们已经耳熟能详,但大多是从影视节目、缩写本或者连环画上看到的,要真正理解《西游记》,最好还是阅读原著。虽然它的故事性强,阅读的障碍比较少,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大部分的学生都不能顺利地饶有兴趣地完成阅读。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这本书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们畅谈《西游记》的读书体会。例如,让学生用一句精炼的语言为本书作推介词;让学生讲讲自己最受感动的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让学生们说说读过此书的感想和启示等。三次名著阅读活动,既帮助教师了解了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又进一步地促进了学生名著阅读的良性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的热情必将高涨起来。
三、童话是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
《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些课文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阅读安排了三部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故事很简单,寓意却很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则自己感兴趣的童话,几个人一组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动各种思维活动,尤其是想象和联想,这样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重温童话,加深了对其的理解,还检测他们的阅读效果,同时将童话改写成剧本,开启了学生想象的智慧之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和锻炼。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