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感性情怀,走进科普小品文

2016-05-30冯莹莹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普维生素

冯莹莹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科普小品文,这样的文章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形象生动的介绍科学知识,之所以将这样的文章选入教材,出来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严谨的说明性语言之外,更为重要的目的是给小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但是,我们在教学这些文章时,也要注意方法的选择,在普及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语文学科的文学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本文就将就如何上好科普小品文做简单的探究。

一、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阅读的支点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课堂教学做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法。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堂的导入部分为学生播放了播放奥斯卡经典歌曲《远航》,并且给学生详细介绍了这首歌曲的相关资料:这首歌曲是美国非常有名的深受大家喜欢的电影巨作《哥伦布传》的主题歌曲,在国际上,这首歌被很多国家的人们翻唱,当然中国人也不例外,所以大家对这首歌曲非常熟悉。之所以这首歌这样受欢迎,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像能够进入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感动,今天我们就在这样的歌曲声中进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知道哥伦布吗?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的就是他在一次航海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件非常令人感动的事,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

万事开头难,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良好的情境,就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音乐创设情境,不仅将学生引入宏伟开阔的背景中,还让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激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情感,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以生为本,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特别强调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生为本”,所以,教师要敢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可能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不是十分充足,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这样的原因就让学生放弃交流的机会,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正确的做法是教师既要大胆放手又要从旁引导,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时,教师在课堂预设时就将交流讨论作为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小学生对于维生素C的了解并不是十分丰富,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因此,教师将准备工作留在了课下。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下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维生素C的故事》,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但是大家对于维生素C了解吗?课下的时候我们去找一找这样的资料,然后我们在课上一起交流,我们看谁找的最多。”由于有了课下的充分准备,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非常踊跃,有的学生列举了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有的学生说出来维生素C作用,等等。通过这样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课堂交流十分顺利。

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完全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所以效果非常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学会放手,敢于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三、回归本色,给学生一个感悟的机会

在教学科普文章时,很多教师仅仅是借这些文章给学生传授一些科学知识,而忽略了语文本来的味道。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那么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品读,将科学性和语文本味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的题目:同学们,大家看一下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是怎样理解它的呢?大家经过讨论探究,对于文章的题目给出了这样的理解:“维”意思就是“维持”,“生”当然指的就是“生命”,而“素”,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物质的构成,那么我们理解的“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活力的一种物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理解的非常棒,那么“维生素C”怎样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同学们知道了“维生素C”就是在水果蔬菜中含有的一种让坏血病不治而愈的物质。这时,教师出示用显微镜拍摄的有关的图片,进一步讲解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维生素C都含在什么物质中以及它的作用。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科学知识,而且充分感受到了我国的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注重了科学性,而且注重了语文本色的回归,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情感感悟,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热情。

在教学科普类文章时,教师要正确理解编写者的用意,既不能仅仅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不能单纯灌输科学知识,而是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这样才是成功的教学。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科普文章的教学一样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普维生素
蜗牛看牙医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科普达人养成记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