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探讨
2016-05-30许自顺
许自顺
【摘 要】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在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综合能力,其中朗读十分重要,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语感。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为探讨对象,并提出一些有效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 朗读能力
朗读不仅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知识的基本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文章之美,还可以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想方设法,运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与动力,强化朗读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一、灵活运用比较朗读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受到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和年龄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进行朗读训练的兴趣往往不够高,但是对比较却存着在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仅仅抓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比较朗读,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或关键词,通过比较朗读的形式,先让小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将这些重点词语或关键词替换成为近义词,再让他们进行比较朗读。通过这样的朗读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词语运用的精练与巧妙,促使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还可以培养其语言领悟能力,以及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也可以对祈使句、感叹句、反问句等特殊句型进行转变朗读,以此调动他们参与朗读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小学生在朗读语文课文过程中,在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时,应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进行示范性朗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习和模仿,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选择一些较为优秀的音频材料,让他们模仿美声朗读中的节奏、语调和语气等。同时,针对不同体裁和类型的课文,在朗读时所附带的情感也不同,需要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自己与课文融为一体。比如,在朗读古诗词时,应读出古诗词的韵味和节奏;在朗读《一面五星红旗》时,教师应让学生带着崇敬和热爱之情去朗读;在朗读《金色的鱼钩》时,则应带着悲伤和感动的情感去朗读。另外,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语文朗读的实践,增加朗读数量和朗读时间,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朗读。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朗读
创设朗读情境对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需要精心营造与朗读内容相关的特殊情境,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内容,并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引导他们在自由想象下进行朗读。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语文课文时,与朗读内容有机结合,创设出特殊的情境,通过对小学生想象能力的激发,将他们带入到课文内容所描写的意境中,引导他们深度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意义。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准确把握语文课文的意境,然后与小学生的想象能力、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生活体验等相结合,精心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在朗读实践中,教师灵活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特殊的意境下朗读课文,推动其对文章学习和理解,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朗读能力。
四、丰富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材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内容十分有限,学生的朗读面较为狭窄,而且中华民族的汉语文化博大精深,蕴藏丰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学内容需要有所突破和有所延伸,丰富小学生的朗读材料,拓展他们的语文知识视野。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其共享性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朗读材料,把小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规定他们运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学习性的朗读材料,然后同学之间共同朗读,相互学习。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联合其他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朗读情况与学习需求,自行编写一些朗读性较强的材料,帮助学生补充新的朗读资料与课外知识,不断拓展他们的朗读数量和知识视野。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与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与改善教学方法与方式,全面强化朗读训练,为下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环境,强化他们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敏丽.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导学,2015(28)
【2】万云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3)
【3】崔利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