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多元化对高校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浅析

2016-05-30宋艺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

宋艺

摘要:思想体系的建构是社会思潮的观念建构方式的最高层面,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信仰体系,其基本特征就是理论的系统性、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和理想信仰体系对精神生活引导的极值性。高校学生的政治心理具有未来性特点,即他们的政治心理将会对未来社会构成巨大而潜在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全球化趋势下,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高校学生政治心理优化,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势必要受到各种文化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心理;文化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61-02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说,“政治文化心理是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是人们感性和理性的产物,是人们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观的综合反映。①

高校学生的政治心理具有未来性特点,即他们的政治心理将会对未来社会构成巨大而潜在的影响。他们作为社会上最活跃、最敏感的社会群体之一,以其独特的社会视域来关心社会政治现象并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并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政治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中各个阶级或政治势力集团努力争夺的对象。在现代社会全球化趋势下,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对世界经济、文化转型、社会发展、国际政治都存在重要性影响,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各国重视。高校学生政治心理优化,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势必要受到各种文化的深刻影响。

一、文化多元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在不同的学科和背景下有多重含义,当涉及到文化如何影响社会发展,从纯主观的角度定义文化的含义,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②梁启超指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价值的流动性和短暂性决定了价值的认同也是多变的、短暂的,并非一成不变。

文化多元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无论从世界文化发展史还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史来看,文化从来都是多元的。文化多元化的本质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一个客观过程。作为一个自然过程,文化一般由经济、政治上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和地区流向相对弱势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自觉选择的过程,文化交流的内容是由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或者社会的统治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主动引进的,在这一过程中,外来文化会对本土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甚至会改变文化体系中表层的部分,间接影响到深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总之,思想体系的建构是社会思潮的观念建构方式的最高层面,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信仰体系,其基本特征就是理论的系统性、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和理想信仰体系对精神生活引导的极值性。

不同的文化区域的存在会形成不同的政治心理观念体系,遵从何种价值观,就会在客观世界中产生重要的后果,具有重大的社会和政治后果。多元文化为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借鉴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对民众,特别是我国高校学生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二、文化多元化对高校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

文化多元化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树立了多种不同的价值观标准,就像功能派人类学的理论所表述的那样,一切文化都是有功能的。每一种文化之于人类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解、尊重和包容各种多元文化。政治社会化理论认为,个体政治心理的形成是后天习得的。个体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政治文化学习过程,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即自己的政治观念、态度、价值观、立场、信仰、准则等。在个体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主观意志会与其所处的历史时代、政治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尊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政治知识基础、较强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相对理性接受各种政治知识和政治现象。客观地说,高校学生政治心理的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大学在校期间,只有形成良好的政治心理,才能驱动高校学生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观念指引其政治行为,才能激发出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政治行为。

(一)文化多元化的积极影响

第一,文化多元化给个体政治心理的形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有可能形成一些创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可以使先进的文明成果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传播,被不同的民族接受,世界各国互相依存的局面促使个体政治心理和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例如:开放的政治心态;民主的政治观念;改革进取的思想精神;振兴民族,完成社会统一的政治;参政、议政的政治愿望等。

第二,文化多元化为中国政治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随着互联网媒介促进交往的深入,文化交流和相互撞击的机会大大增加,人们对各自文化的反省空前深刻,为重新构建各自文化提供良好机遇。在大力汲取国外先进文化养分的同时,对本国传统文化,高校学生站在新的高度系统地整理反思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演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文化多元化的消极影响

第一,在某些西方大国坚持冷战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倡导“西化”和“分化”战略,人为地加剧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它们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利用多种传媒将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进行传播,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恶性传播,支持海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甚至封建邪教分子进行破坏活动。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陌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高校学生在政治社会化形成政治心理的过程中,会对各种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缺乏必要的判别能力,高校学生又是一个变动性和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其认知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等尚未成熟,非常容易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出现了文化价值认同的危机。

第二,文化多元化使更多的高校学生了解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这也唤起了青年改变现状的政治渴求。青年对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的关注和要求提高,并希望对现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这些政治诉求除了呼唤出高校学生的激情,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激进的心理,提出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过高要求,并诱发某些过激行为,从而造成社会的动荡,动摇安定团结的政治秩序,适得其反。

三、优化高校学生政治心理的对策建议

文化多元化为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借鉴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下,文化多元化承载的政治功能日益增强,文化日益政治化,不同程度会存在动摇高校学生社会主义信念的可能性,构成中国政治安全的隐患。文化霸权主义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中仍占强势地位,在现代化过程中,引导我国高校学生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事关国家兴衰,乃是当务之急。

第一,高校作为多种文化并存共演的一个重要区域,高校的大学文化多元性、多样性的现象愈加显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一味枯燥的采用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手法、手段,就达不到较好效果,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而高校学生可以在文化交流、冲突和融合中,在丰富的信息资源里,通过自身的真实感受学会面对和选择,形成的价值观念与政治心理能终身受益。

第二,培养高校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实际上就是使学生认识到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正确认识包括本民族文化在内的世界文化,学会审慎处理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各类文化信息,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至关重要,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

第三,多元文化社会会造成政治心理尚未成熟的高校学生价值观判断上的混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传递给学生基本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观,使高校学生将共同的、基础的核心价值根植于受教育者内心,成为受教育者血液中的个性品质。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有助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改变传统的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维方式。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之下,各个高校可以利用多元文化的新视角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视角和新鲜事物的冲击之下,使学生价值观教育变得有说服力,也让当代高校学生的奋斗目标变得更加明确并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政治心理。

我国高校学生政治心理的形成就是在当前这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进行,各高校都应认真思考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弘扬先进文化,认真思考如何沉着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如何将不同文明进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整合,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培养爱国情怀,同时具备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储备。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思政部)

注解:

①[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东方出版社,2007:26.

②[美]塞缪尔·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新华出版社,2014:9.

参考文献:

[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东方出版社,2007:26.

[2][美]塞缪尔·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新华出版社,2014:9.

[3]赵跃先著.大学生政治心理发展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4]张子林著.文化多元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5]王惠言.政治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9.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以“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群众路线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的思考
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认知调查与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