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改革中作用的研究述评

2016-05-30任婵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任婵

〔摘 要〕 国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经济改革中作用的主流观点包括: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实用主义改革策略;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具有决策高效的领导体制优势。当然,也有少数西方学者囿于价值观偏见,无视或否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关键词〕 国外学者;中国共产党;经济改革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2-0021-03

自从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2004年提出“北京共识”以来,国外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关注度有了空前的提升。在大多数国外学者看来,中国模式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如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国外学者在热议中国模式的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改革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分析。虽然也有少数西方学者囿于价值观偏见,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的是“专制国家”或“威权国家”,他们无视或否认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改革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但国外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围绕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改革中的作用,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具备的优势和采取的有效措施。这些评论有助于消除对中国共产党的一些误解,对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实用主义渐进改革的策略

“实用主义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学者戴维·W.张,英国学者派伊,日本学者渡边利夫等。实用主义论实际上注重的是结果,即不拘教条和意识形态束缚,强调手段的灵活性以实现经济发展和中国的现代化。实用主义改革思想的哲学取向是务实主义。海外关于邓小平的“实用主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用就是真理论”和“现实主义论”。

国外学者常常把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思想称为实用主义思想,他们认为中国特色的“实用主义”思想更加注重改革的结果。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在其著作《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中称:“邓小平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关于黑猫白猫的名言,传递出了务实的信息。”[1]德国学者康拉德·赛茨在《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一书中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采取的办法是实用主义。这次改革是邓小平“继1962年后的第二次试验,把中国引到实用主义政策的道路上”。[2]他还指出:务实主义是邓改革方针的第一条原理,分阶段发展是他的第二条原理。

实用主义改革思想的实现路径是反复试验。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局部试点开始实行的,取得成功后再推广到全国其他范围,在国外学者看来,这种具有实验性的改革手段是实用主义改革思想的显著特征。英国学者琳达·岳在其著作《中国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30年与后30年》中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注重微調和试验,中国改革战略的特色在于区域化的制度改革试验。”[3]

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许多国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表示赞赏,认为这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进社会发展方式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的正确途径。正如美国学者巴里·诺顿所说:“邓小平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共产党的中心工作转到经济建设上。”[4]

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把经济建设看作是极端重要的中心工作,并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1992年下半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摆正了航向。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在《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中强调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经济繁荣了才能保住党的执政地位”。[5]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思想,是邓小平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

国外学者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做法,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中肯和符合客观事实的评价,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正确的航向。

三、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国外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实现经济上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在于实行了一系列有计划的、稳定的,具有整体思维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拒绝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模式,并独立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了中国政治体制的独特优势。

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能够保持与时俱进。瑞士学者张维为在《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强调,不断尝试理论和制度创新并保持与时俱进,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功的关键。旅法学者宋鲁郑也持同样的观点,他指出:中国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政治体制在符合国情基础之上进行的不断改革和调整,在权力传接、监督和制约方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制度模式”。[6]就连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美国自由派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自己的新作《政治秩序的起源》中也承认“中国最早创造了现代国家制度”,他认为,中国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也就是现代国家制度的起源。在他看来,中国的国家制度是文明的,现代化的制度。[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提高了体制内的创新能力。国外也有学者从地方分权和一党体制出发,分析了其对中国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英国学者马克·哈里森在《飞龙与困熊: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崛起》一文中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地方分权的一党制体制。”他认为,地方分权一党制体制通过竞争提高了中国体制内的创新能力,促进了私营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的确,与西方政治模式和政治制度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保证决策顺利实施的优越性,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了国内环境,并创造了经济奇迹。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鲜明特征在于,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基本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基本政治体制,正是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保障了经济改革的成功。国外学者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特征的研究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承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这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评价。

四、中国共产党具有决策高效的领导体制优势

国外研究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共党内高层领导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保证了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即坚持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西方的自由经济模式。

中国共产党具有稳定团结的领导层。有的学者从领导层的团结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独有的优势。英国学者琳达·岳认为,“稳定一直是中国决策者们最重视的东西。”[8]新加坡学者林住君认为“领导层的团结和政局的稳定是中国的改革能够以和平渐进的方式进行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领导阶层的稳定对于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具备先进的理论指导。有的国外学者从中国共产党领导观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思想解放与进步的重要性。美国著名学者D.H.帕金斯就比较强调中国上层领导观念的重要性,他把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提高归因于理念的与时俱进。[10]在他看来,我国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策略离不开领导层观念的更新,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引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具有高效的决策能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外有一些学者认为政治干预影响了经济的自由发展,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舆论导向有了明显的转变。国外学者看到了中国政府在处理危机过程中的能力表现: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正确判断并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政策,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因此,中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离不开市场配置和宏观调控,更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之所以能在世界金融危機中独善其身,其原因恰恰在于没有迷信西方相互牵制、相互否决的三权分立、多党制的政治模式,而在于发挥了中国共产党决策高效的优势。连美国学者福山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模式的优势是决策效率很高,即能迅速作出重大决策并坚决贯彻执行。”[11]这是西方国家决策体制所无法比拟的。

总体上看,国外学者大多数关于中国共产党优势的看法比较客观、正面,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得出结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得以付诸实践,中国人民实现了思想解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并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这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M].谈峥,于海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73.

[2] 康拉德·赛茨.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M].许文敏,李卡宁,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154-156.

[3] 琳达·岳.中国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30年与后30年[M].鲁东旭,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4.

[4] 巴里·诺顿.经济学家邓小平[J].何祚康,译.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4(1).

[5] 罗伯特·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M].谈峥,于海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76.

[6] 宋鲁郑.中国能赢:中国的制度模式何以优于西方[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1-2.

[7] 转引自张维为.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53.

[8] 琳达·岳著.中国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30年与后30年[M].鲁东旭,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5.

[10] 俞可平.海外学者论中国经济改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4.

[11] 陈家刚.危机与未来——福山中国讲演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48.

责任编辑:郭丽娟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