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捧出真心,施以真情

2016-05-30陈庆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2期
关键词:真情记叙文亲情

陈庆

【摘 要】

记叙文要以“真心与真情”打动人。只有平时生活中注重素材积累,写作时精当选材、细心构思,配以合理的表现技巧,才能呈现给读者一篇饱含“真心”“真情”的高分记叙文。

【关键词】

高中生 记叙文 写作技巧

在如今的考场作文中,很多学生往往以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作为应试的文体形式,而学生时代最先接触的记叙文体,却因为缺乏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使得学生经常只能获得低分,最终主观上放弃记叙文体。法国哲学家,文学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唯有真实,才是记叙文的本源和生命。因此,学生们不妨捧出真心,施以真情,以“真”取胜记叙文写作。

一、以“情”抒“真”

在平时阅卷中,面对一篇情节波澜的文章,阅卷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因为作者不是素材的亲历者。肆意编造素材,导致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与细读,写的不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只要判卷老师稍加留意就会看出破绽。

如何获取“真”的素材呢?生活。很多学生将生活和写作截然分开。在写作时,往往无病呻吟,编造胡诌,而不会从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语文作业中的“日得本”是老师希望学生为自己收集生活中写作素材的资源库,但大部分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仅仅当作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江苏高考作文特别要求“有真情实感”,阅卷老师尤其赏识质朴自然,小清新,情真意切的记叙文。把自己当作为一个亲历者和观察者,感受自己所经历的生活,看见身边的人和事,十数载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只要有心,何愁没有写作素材。写作时使用平素里积累起来的素材,就不会出现假大空的文章。另外,精心选材,勤于思考和感悟,把生活中的素材升华成自己独有的想法,用心抒真,彻底打动你的读者。

(一)感恩亲情

亲情,一个多么美丽的词语,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亲情随处可见,如燕子细心呵护幼燕,期待着幼燕能够快点长大;如朱自清的《背影》,细微中无不饱含那浓浓的父子深情。对于生活中无偿接受的那么多来自亲情的关怀,我们应当感恩,而这份人人皆有的亲情,自然也能感动阅卷老师。爸爸的电话、妈妈的叮咛、奶奶的唠叨、爷爷的照片,这些看似普通、平凡的素材,往往饱含深情,稍作挖掘,便可成为一篇感恩亲情的高分记叙文。

譬如在2012年江苏高考《忧与爱》优秀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老祖母干枯的手拉了小孙子白净的小胖手一路走进兰芳斋,一进大门,台前的伙计便笑了,老太太也笑了,小孙子则是不停地笑,“来块山楂糕!”“好咧!”只见伙计取下一块糕,拿出一张暗黄的油纸,三下两下就包好了,然后祖母的一分钱便从衣襟里滚了出来。“咣当”的一声落入盘中,然后笑吟吟地走了。风吹在老人花白干燥的头发上和孙子娇嫩的面颊,祖母哼起了小曲,声音穿过青石板,穿过无人问津的贞女牌,穿过了标有字样的老宅。

老祖母对孙子的真情,在字里行间流溢出浓浓的爱恋。

(二)珍重友情

学生的生活十分单调乏味,除了学校和家庭的生活,鲜有时间与社会接触。但其实,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同学们的喜怒哀乐,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无不牵动着我们的情思;上学放学路上的相互陪伴,假期里小伙伴们聚集在一起玩耍,外出郊游时互相帮助,都是生活点滴中迸发出的友情之光。

罗曼·托尔斯泰曾说:“有了朋友的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为了朋友,保护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失落时的那一句鼓励,无助时的那一个拥抱,困难时的那一双援手,友情的感动也是可以那么的惊天动地。

(三)憧憬人生

十数载的人生也很丰富,童年时代的无忧无虑,青春期的一丝叛逆,青年时代的稳重初显。随后的数十载人生令人充满期待,我的未来应该怎样来度过?这肯定是我们学习闲暇时候问过自己的问题。身边、媒体上、人们的口中、书本里,都给了我们无数个模板来参考,我们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也是极好的素材。

二、用“心”叙“真”

作文固然首先是以内容取胜的,但积累了那么多的优秀素材,也需要好的表现手法来将其呈现给读者。同样的题材,同样的立意,感染力未必相同。这其中固然不止有一个原因,但是否用“心”去构筑文章,叙述自己的素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一)必备矛盾冲突

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真情是锤炼出来的,矛盾冲突的双方便是两把锤炼的大锤。一般来说,可能会发生,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误会产生冲突;情感冲突。譬如说长辈的过于溺爱造成孩子从小的逆来顺受,叛逆性格,但在生活中一些小事中孩子忽然觉悟,转变过来,体悟了长辈真正的用意。

(二)善用渲染烘托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作为中学生,最擅长的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人物情感的抒发通过环境的渲染烘托,可以更好的抒发主人公的情感,亦会让整篇文章增色不少,同时,情感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可彼此交错彼此映衬,一方的真情可以衬托出另一方的真情。譬如,鲁迅在《药》中描写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段文字的主要作用就是渲染凄凉,死寂的氛围,以此来烘托夏四奶奶悲伤麻木的心情,同时也影射和批判了当时社会民众的愚昧和麻木。

(三)糅合细节描写

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常常让人感觉到或沉重或激动的滋味。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情感起伏的具体细节,就有了真正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撼他人心魄,甚至让作品富有永久的生命力。情感是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一向就是动人情思的。初中课本中,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处,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设置这样的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配以灵动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情感的凭借,一切文章都要靠语言来实现,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文章要有文采,要有趣味,要耐读。语言精彩,自然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获取高分。因此,每一位学生都要做个聪明的美容师,注意词句的整齐美,韵律美,辞藻美,让作文出彩,使人读后如品香茗一般,余味无穷,令人陶醉。

譬如2007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诗意的生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忙碌。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的活着。奶奶呢,就在家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

语言质朴但又充满生活气息,还原生活的本真,在考场作文中,生动鲜活的语言能迅速唤醒阅卷老师的生活记忆,进而产生相似联想,引发情感的共鸣。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积累,关注身边的真人真事,发现其中的美,在写作时精当选材、精心构思,适当巧用一些表现手法,锤炼语言,才能写出真情,写好真情,作出一篇饱含“真心”“真情”的好作文。只有打动了自己,方能打动他人。正如古人所云:“文从肺腑出,出则动肺腑。”

猜你喜欢

真情记叙文亲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永不凋零的亲情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以心换心见真情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真情扶贫见实效
清明话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