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2016-05-30
价值是一种最根本的信念。我们讲的价值跟经济活动中的价值不一样,属于文化范畴,而文化范畴的价值里有道德的意义、道德的属性。我一直觉得,能够引导或者指引人的行为的东西,才能叫价值。价值本来是一种偏好,是在比较中做的一种选择。而我则希望多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中华文明,讨论中华文明价值观的哲学基础和背景。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既是个人层面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社会的基本规范。最显著的例子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从汉代以来就成为我们的五项基本道德,也是基本的价值。
从个人道德来讲,仁就是敦厚慈爱,义就是坚持道义,礼就是守礼敬让,智就是明智明辨,信就是诚实不欺。这是其作为个人价值、个人道德的意义。
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仁义礼智信也成为社会的基本价值。比如,《贞观政要》里最重要的两条就是仁、义。在这里,仁、义不仅仅是个人德行的基本道德,也是国家治理的首要原则。在社会层面,仁就是仁政惠民,义就是社会正义,礼更多强调的是文化秩序。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特点。我们今天讲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的时候,要兼顾这几个方面,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掌握。
价值观是比较系统的,是不同的价值形成一个体系。可以说,仁义礼智信是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一定要以中华优秀文化价值观为基础,要有根有本。任何一个价值都是要有根源的。中华优秀文化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基础、根本。
我觉得整个中华民族价值观的确立,依赖的都是本土资源,而不是外来文化。本土的文化资源和传统,支持着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所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与近代西方的文化相比较,来探讨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独特性,我想就是四点: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从这四点便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些特点。在我看来,这四点非常有代表性,而且我正是从这几点出发把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与西方价值进行了比较。
第一,我们是责任先于自由,而在西方,更强调个人自由。中国人很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群,甚至对自然所负有的责任。孟子早就讲过了,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体的责任与天下联系在一起。从古代先秦的“君子”,一直到后来历朝历代,我们的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有责任感、顶天立地的仁人志士。
第二是义务先于权利。西方近代社会非常强调个人的权利,但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义务。梁漱溟曾在山东邹平县做过乡村建设运动实践。这个乡村实践,给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互相承担义务,这是中国伦理的一个特色。
第三,群体高于个人。西方的人本主义更多的是以个人为本,但中国的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为本,而是以群体为本,所以群体是高于个人的。因为,中国人的群体意识一向比较强,它不局限于狭小的团体主义、地区主义。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很早就超越了地方局限性,是大天下情怀。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和谐高于冲突。看看文化史,我们会发现人类的文化里充满冲突,充满斗争、流血。但中国文化更强调和谐。
西方历史上的宗教战争非常残酷,但中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宗教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它的根源都是在西方和西方文化。近代日本也是接受了西方的帝国主义文化,在东方进行侵略。
而在我们长久的价值观里,尊崇的是“和”的理念,这同样也体现在处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上。历史上,当然我们也有个别帝王发动过侵略战争,但这些帝王的作为恰恰是违反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在主流价值观中是受到批判的。可以说,总体上我们中国是以安土睦邻为先。
这些“先于”和“高于”在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因为这就是我们在文化与价值上的特色。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强大的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正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