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能力、促创新、提质量
2016-05-30林伟王雅珍
林伟 王雅珍
摘要:随着化工类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也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将培养出具有“基础厚、能力强、能创新、高素质”的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作为化工此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成为重中之重。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进行培养,并结合标准化考试、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课程等资源进行综合教学,对于实现上述目标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性;能力培养;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2-0118-04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当下新时期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些“落伍”,因此,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修科目”。信息时代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如何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好奇心,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创新人才的高校所肩负的使命,也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基础。
1 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创新性人才
著名科学家谈家桢在出访美国的三个月中,观察到,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都十分努力学习,虽然大都可以超额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但缺乏创新精神。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我国的教育方式,这必然需要我们考虑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大学教育”?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中国的高校,大多以教师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换句话说,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而美国的教育则与之相反,其教育中更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国学生会考试”,但欠缺创新精神,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统一标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当下中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反观过去,我们虽然在人才培养规划上言之凿凿的提出要大力培养创新性人才,但却始终难以落实在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指导性文件中,因此,通过教学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理想国”而已。
近年来,我们正在逐步改进这一现状,首先,要转变思想,要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具有优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其次,更多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树立创新意识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例如,组织学习比较好、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在大二就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工作中,尽早树立科研的意识并接受科研工作的训练。另外,我们也应更加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和写作等工作,做到一人一题,真题真做,答辩不走过场。我校相当重视对学生的培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化工专业的本科论文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多次获得江苏省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部分毕业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或者被SCI和EI收录,在全国创业及学术竞赛中也斩获颇丰: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多次在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2 将“启发”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国外的大学教育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效果,关键在于“启发”,他们将“启发”真正的贯穿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环节中。因此,如何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是我国化学类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西方,将“启发”运用在教学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与之处于同一时代的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下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学校的大学生)最为人所诟病的是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足,缺少创新精神,追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依然停留在“灌输多、启发少”的阶段,而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教会学生的是“如何学”。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曾使用过启发式教学法,例如安排一段自学,精心设计一堂“启发式”的教学课,但一直只是针对具体的一个单元或者一堂课,而不能落实到整个的教学体系中。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法应注重整体性,使启发教学与传统知识传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2.1 传统讲授与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传统讲授强调的是老师的教学主体性,启发式教学则更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启发式教学法更感兴趣,但并不意味着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就摒弃了传统的授课,一方面,启发式教学法应是对学生如何尽快掌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常规的概念、基础性的知识点,采用传统讲授更为适合。因此,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合理的调整教学方法,才能将教学效果最大化。
2.2 提高“答疑解惑”的效果
答疑解惑并不是简单的“补充一下”、“解释一下”,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能提出延伸性问题。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对比法”,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可以引学生对各种反应条件、反应机理进行对比来进行理解、提出问题。例如,以烯烃和芳烃的亲电反应为例,在教学中应从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上加以对比。虽然烯烃和芳烃都含有碳碳双键,也都是发生亲电反应,但前者和亲电试剂发生的是亲电加成,后者发生的是亲电取代。当教师在讲授一种反应机理时,应引导学生与另一种进行对比记忆;再比如都是含有羰基的化合物,醛、酮以及羧酸衍生物,羰基都易受到亲核试剂进攻发生亲核反应,这是两者共同点。但是,当我们对两者的反应进行细分时会发现,醛(酮)羰基上的碳原子具有电正性,受到亲核试剂进攻反应亲核加成,而羧酸衍生物在此位子上发生的反应是亲核取代。从反应的产物可以明显看出两者的区别,教师在讲授反应机理时,应引导学生对反应类型及反应机理加以分析、对比,就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也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教师通过“启发性”的答疑解惑,让学生进行思考,深入理解,进而提出延展性问题,不但可以巩固旧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改革传统考试方法
传统的考试,试题大都是由任课教师命制,这就难免会造成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对教材知识重点处理的随意和片面,这就使得试题难免出现知识点分配不均、难易不平衡等“局限”。学生能否通过该门课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考试命题,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惰性、思维与能力培养上的欠缺。只有推行标准化考试,才能克服上述不尽合理的主观因素。
标准化考试是指根据考试大纲,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对考试的各个环节包括考试目的、命题规范、测试方法、评分标准、计分细则、分数解释等都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因此考试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北京大学等30多所高校研制出的《高等化学试题库》,通过了国家鉴定,1992年推出第一版,1996年3月推出第二版。该试题库包括化学的几类基础学科,题目根据题型、难度层次等进行计算机分类编码,选择试题时可以专家依照编码出卷,也可以计算机自由组合。参照《高等化学试题库》的内容,根据我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专业每个教研室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2008年编制了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六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化工原理)化学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试题库。每门课程保证10份试卷以上,有的课程有30份试卷,试题重复率不超过5%,每份试卷都给出标准答案。试卷都上交学校考试中心,考前由考试中心选定试卷,考前师生不知道考试内容。
期末考试采用集体判卷,统一评分标准,做到公平、公正。数据显示,我校化工专业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最低的班级在55分左右,平均成绩最高的班级在75分左右,考试成绩比较符合正态分布,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考试结果也能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该题库能全面反映教学大纲的内容,覆盖面广,题型多样,难易适度,区分度好,重难点突出,可信度强,重视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题量适当。后期可对考成成绩进行分析,并对试题库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加完善。
考研的数量和成绩也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从2005年开始,本学院不管是报考研究生还是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都在逐年提高,考取率在全校名列前茅,2008-2015年连续八年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七年评为学校考研先进单位(2008-2014年)。从这些年考研成绩看,实行试题库考试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4 灵活运用多媒体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视听结合的感官让听课不再变得枯燥,各种信息载体极大地扩充了教学信息,可以说,多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的使用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多的展示过于“花哨”的视听效果,会让学生“应接不暇”,从“听课”的角度变为单纯的“欣赏”,这就造成“该记住的没记住,不需要记住的都记住了”的局面。尤其在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地方,过多的使用多媒体会让他们的大脑处于“休闲”的状态,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对于新教师来说,其教学仪态、语言、板书等教学基本功都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而且,在没有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前,简单的使用多媒体会出现对多媒体课件的播放速度、学生领会知识点的时间等估计不足,久而久之,不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得到提高,而且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证。因此,对于新教师的讲课初期,我们让新教师将板书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的结合,甚至多用板书,少用多媒体,那么,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该教师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会将多媒体的应用更加的恰当。
5 将网络课程带入课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利用网络课程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固定的,不同的章节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接受的时间也必然不一样。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对于教师讲授的某个知识点还未完全弄明白,那么他就需要课后的具有针对性的复习;也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也需要课后知识的拓展。
网络课堂则可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很好地辅助他们自主性学习。相比较纸质材料,网络课程资源具有资源广泛、形式多样化、浏览便捷、更新快等特点,我们利用学校建立的“天空教师”网络平台将课程网络化,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以及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合理的选择学习内容、自由的安排学习时间。对于学生程度一般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则能通过网络的学习,大大的拓展自己的学习内容、加快学习进度,更好地提升自己。此外,学生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在网络平台上与老师交流、答疑,老师也能更为清晰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在明确了高校的根本任务后,将“启发”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考试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并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作为补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完成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的社会使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基础厚、能力强、能创新、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责任编辑 祁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