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大语文教育观

2016-05-30李巍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2期
关键词:诸葛亮环境语文

李巍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他的《北京语文课堂:亟须去假归真》中说道:“当下学校语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大家都不满意,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语文的合格率最低,其中有近30%学生的语文成绩处于基本合格水平。”还有一项调查说,在某地中学生17门课程抽样调查中,学生最不喜欢上的是语文课——我的天啊!教师配备最多、学生用时最多、国家最重视的母语学科,落实在课堂教学上竟是如此结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这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母语教学何时变成了学生的负担,何以到处充斥着“假语文”课堂?我更想让更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大语文教育”观。

较早提出“大语文教育”这个概念并以此设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方案的,是河北省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孝纯先生在“大语文教育”观支配下设计的语文教学整体结构模式是“一体两翼”。完整的语文教学结构,应由三部分组成:语文课堂教学;第二语文教学渠道;语文学习环境。坚持完整的语文教学结构,就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开辟第二语文教学渠道;强化语文环境的积极影响。所谓“一体”,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包括范文教学、参读教学、习作教学、语文考试考查等项,其中以范文教学为核心;所谓“两翼”,其一是以课外阅读为重心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其二是对学校语文环境、家庭语文环境和社会语文环境的利用。张孝纯说:“一体两翼,不可或缺:无体则失去主导,无翼则不能奋起。”

把这种“大语文教育”观落实在语文课堂上,我的方法是重视文本语言的教学,充分开发教材资源和课外延伸资源。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不能只是要学生根据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楚字词的含义,翻译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行了。而是要了解王安石的生平,他的变法,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才能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并不只是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春色,在字里行间也寓意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愿望;“明月何时照我还”笔锋一转,反差极大,还没有去复任,就想到了此行的艰险,前途的未知,变法能否成功,什么时候能够得以返回家乡?只有讲清了这些,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这首古诗,理解诗人,理解古诗的魅力,进而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现行教材中,每一册都分主题、由浅入深地编入了古典诗词,如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描写春景的诗、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咏梅诗词等。对于诗词教学,提倡学一首带一类,具体策略是:课前查阅资料。

如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广泛搜集送别诗。课后专题拓展。亲人之别,友人之别,情人之别,课后组织学生分类积累,专题探究。通过研究,学生会发现,别离诗虽展现的都是挚情,但境界各异。情人之间的离别大多是斩不断理还乱的情丝;亲人之间的赠别则是平淡之中见真情;友人之间的赠别诗不像前两类诗那样沉湎于缠绵感伤的情绪中,它呈现的是一种宏阔的境界。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一改先前的小儿女态,抒写的是大丈夫的情怀。通过三种不同的别离,学生体会到了,同写离情,却是别样的境界,别样的情怀。学一首带一类,这种大容量的信息呈现方式,和贯通古今的主题积累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淀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抓住重点字词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如在教学《腊八粥》一课时,先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再具体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典故、历史传说、饮食习俗等,学生们既被不同的历史传说感动,又被中国南北方不同的饮食习俗吸引,充分调动了他们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还用老师强调要去网络上搜集一下资料吗?然后在回到课文中,了解沈从文先生是怎样描写的,以此来学习描写人物生动形象的方法,把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不少名家名篇,名著选段,如涉及到四大名著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等。这些名篇选段是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的引子,学习这类课文,要“一篇带一本”。

如学习《草船借箭》前,要在假期时就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重点关注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通过细读描写诸葛亮的重点章节,了解诸葛亮的智谋,感受他的人格魅力。那么到了课堂上学生揣摩诸葛亮的心理,体会诸葛亮的顾全大局,就不会只是就课文而分析、而联想。有了整本书的阅读铺垫,生成的问题也不少,如:诸葛亮无所不能,为什么他所辅佐的蜀汉政权最终落得灭亡的结局?这些悬而未解的问题成为师生课外阅读的原动力。“一篇带一本”使教材变得厚重,教学充满了张力,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认知结构都有很大帮助。

“一体两翼”,只有“一体”还不够,“两翼”也至关重要。即“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学习环境”。语文课外活动:如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读书比赛,故事大会,书法大赛,观察春天户外活动等等。“语文学习环境”的创设更是不容忽视。如学校语文环境的利用,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就要善于在课堂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的氛围,使他们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让尽情的朗读代替繁琐、生硬的讲解,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书声琅琅中感知了全文,奠定了情感,诱发了激情,也为整节课的“朗读”打下了基础。

家庭语文环境和社会语文环境就要靠家庭和社会各界的营造和帮助了。

面对真语文和大语文,我们所做的还很不够,但希望我们的语文老师可以真正的把我们的母语教学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猜你喜欢

诸葛亮环境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环境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