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亚国家语言需求

2016-05-30邢欣梁云

语言战略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一带一路

邢欣 梁云

提 要 在对中亚国家语言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一带一路”战略与中亚国家的重要性、中亚国家的语言政策及对中国的认知、中亚国家中资企业的发展态势、中亚国家的语言需求,建议培养以俄语为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和良好的跨文化人际沟通型语言人才。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亚国家;语言需求;中资企业;语言人才

Abstract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formula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re one of the target areas with which China intends to establish all-round bilateral synergies and cooperation. This paper surveys the language situations and policies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e., Kazakhstan, Kyrgyzstan, Tajikistan, Uzbekistan and Turkmenistan), and investigates the language needs in this geographically-broad region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ountries and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agenda. In terms of language policies, each of these countries has established their own national language, and uses Russian as inter-ethnic lingua franca and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rawing data collected fro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in Tajikista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guage needs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t is found that Russian, as a major regional language, is the most useful and highly influential language in these countries, while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is mainly motivated by employment needs. Moreover,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is also on the rise. To address the language needs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language programmes should be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ultivate language talents with Russian proficiency and literacy as well as professional skills.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language needs; core area; language talents

中亚是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中心地带,中亚各国也是与“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接壤或地缘最近的国家。中国的陆上“走出去”战略首先要通过中亚。对中亚国家的语言需求研究是语言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李宇明2015);语言铺路,调查先行。我们于2015年11月底赴塔吉克斯坦集中进行了实地语言需求调查。调查中共采访了12家驻塔中资企业及赴塔投资企业的33位企业管理人员和投资者,以及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两人,孔子学院教师、学生以及中国在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6人,共录音800多分钟。此外,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7份。通过此次调查,基本了解清楚塔吉克斯坦的语言需求情况,为“一带一路”语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此次调查虽然只在塔吉克斯坦进行,但是由于在这个国家的中资企业基本上辐射到整个中亚,甚至是西亚、非洲;并且受访的人员也不是都固定在塔吉克斯坦一个国家工作,而是在中亚国家轮岗,有些还在非洲工作过多年,中资企业也在中亚几国中多有分公司,所以,这次调查反映出的情况应是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语言需求的缩影,具有以点带面的意义。

一、中亚国家语言政策及其对语言需求的影响

(一)中亚国家的语言背景

中亚国家一般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国。

中亚国家在独立前使用俄语。独立后中亚地区打破了俄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主体民族语言从少数民族语言一跃成为国家语言,俄语由官方语言下降为“族际交际语言”或“通用语”。现在有五种国家语言(王新青、池中华 2015)。此外,中亚五国还有其他非主体民族存在,因此多语现象是中亚国家的常态。

(二)中亚国家的官方语言政策

中亚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独立之后,在语言政策制定上经历过一些变化。不同国家政策不尽相同,但总的趋势是俄语在逐步被中亚各国的主体民族语言替代,在语言地位上呈下降趋势。调查显示,在中亚国家,俄语尽管在政策层面地位下降,但在语言交际和使用方面目前仍属于主要交际语言,仍活跃在官方政府部门以及公共服务部门。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政府部门及学校、企业等部门中工作主体仍是30岁以上人群,这些人群都是接受俄语教育的。国家独立后成长的青少年还未成为就业主体,尽管在学校教育中以国家主体民族语言教育为主,但由于家庭和社会仍用俄语交际,所以这些90后年轻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用俄语,还是双语者。

根据张宏莉(2015)介绍,中亚国家实施以全面发展本国国语并扩大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的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语言政策;与此同时,降低俄语地位、缩减俄语使用范围、有意进行文字改革的举措使俄语地位的边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过,各国在对待俄语的态度上又有着程度上的差异。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语言政策中,俄语基本上处于隶属地位;在塔吉克斯坦的语言政策中暂属于隶属—协调地位;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则属于协调性的国家双语范畴。显然,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在主体民族语和俄语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过程。

(三)对语言需求的影响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亚各国的语言政策主流是提倡以主体民族语言为官方语言,但俄语仍具有权威影响力。此外,由于独立后二十几年发展出的外交中立政策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英语逐渐成为重要语言。随着中资企业在中亚不断的发展和孔子学院的推动,汉语也逐步成为中亚越来越受关注的语言。语言的选择成为中亚大国间博弈的舞台。

二、中亚国家中资企业的发展态势及带来的语言服务机遇

(一)中亚国家中资企业发展态势分析

近一两年来,“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①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1—11月,对“一带一路”49个国家的对外直接贸易投资同比增长35%;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有60个国家,同比增长11.2%。在国家的“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下,企业将来会有更大的增长,针对境外企业的语言需求也会成倍增长。

中亚国家是直接与“一带一路”核心区相连的国家。对商务部公布的境外投资企业名录名单中五个中亚国家的每一个企业逐项进行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到2016年1月5日,共有中国境外企业900家。其中哈萨克斯坦最多,有362家,乌兹别克斯坦202家,吉尔吉斯斯坦174家,塔吉克斯坦126家,土库曼斯坦36家。具体分布统计数据见图1和图2②。

中亚的中资企业始于1998年,但只有一家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设有办事处。直到2005年,才逐步有中资企业进入中亚。从图3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资企业呈逐年递增趋势;2013年至2015年间呈飞速上涨趋势。这恰好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时间相符。

(二)中亚国家中资企业的发展模式

目前在中亚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主要是一些以基础建设为主的企业,是中国目前在世界上占有核心技术和优势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工程都不是短期行为,往往都需要至少几年作业才能完成一个大的项目。越是基础公司的建设,越具有稳定增长的特性,例如矿业、高铁、公路、桥梁建设等。

中资企业在当地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

1. 进行项目承包。例如中石油、中国路桥公司、中铁建、中水电、中铁等。当工程经过若干年完工以后,一般来说主要的力量就会回国,但是公司一定会有留守人员,不会完全撤出,而在留守人员中一定会包括至少一名外语人才,如俄语人才。在中资企业中,语言人才不仅做翻译工作,而且可以在当地从事其他对外联络协调、一般日常管理工作,基本都是复合型的人才。

2. 在属地国长期开展业务。在当地长期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基本上属于建设行业,例如塔中矿业、紫金矿业、华新水泥、特变电等。这些企业都聘用了大量当地员工,在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属地国财政上缴了大量税款,带活了当地的经济。例如,塔中矿业每年上缴税金达到2亿(当地货币,相当于等额人民币),聘用的员工最多时有上万人,日常也有五六千人;特变电在中亚投资建设电厂,电厂完工以后,除了建设人员外,还需要长期的维护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当地工人的看护维修以保证电厂的运转。这些企业在运营中既需要高层次人才,又需要大量当地懂汉语的人才。

3. 正在或准备合作的企业。这些企业既有国营的,又有民营的。例如新疆昌吉的绿色食品公司借助于中国农业银行兵团分行的落地,跟当地开展绿色食品进出口业务。诸如此类的中资企业也在中亚迅速开展业务。此外,由于中国制造业下滑,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内地企业,如家用小电器、服装等,也纷纷转向,开拓新的市场。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并不是将中亚看作兜售产品的市场,而是将其作为融资性的、以投资为主的市场。例如福建厦门的民企蓬荣光电,他们也在考察中亚市场,准备投资当地的企业。为保证投资的安全,这些企业非常需要聘用懂得当地风土人情、政策法规的人才,因此对懂得金融的人才要求很高。

(三)中资企业带来的语言服务机遇

在近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境外企业在中亚国家增长迅猛,还有许多民企也走进了中亚国家。因此,语言服务的需求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造成语言服务需求猛增的情况既有现实需求,也有历史原因。首先,中资企业数量增长和业务范围拓宽需要吸纳许多所属国员工,在员工招聘时由于不需要大量技术含量高的人才,所以优先选择能用汉语简单交流的员工,这带动了中亚国家学习汉语的热潮。从新疆的最新数据③来看,新疆2015年全年接收各类长短期来华留学生逾6000人次,且呈逐年增长态势,新疆高校在周边国家建设的孔子学院学员参与量已逾1.5万人次。其次,中亚五国由于在苏联时代以俄语作为官方语言,尽管20世纪90年代初相继独立,开始推行以主体民族语言为官方语言的政策,但目前还是以俄语为主。这也使得中资企业需要大量的俄语人才。此外,为了增进与当地人民的感情和友谊,保障企业顺利发展,也需要一些懂中亚各国语言的人才,这也为新疆本地原有少数民族语专业带来福音,可以借力大力发展以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为依托的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哈萨克语、土库曼语的学习。

三、中亚国家语言需求调查

(一)汉语需求

1. 学习汉语的动机和汉语需求。调查主要包括三个问题:(1)去中国想做什么?(2)有兴趣学汉语吗?为什么?(3)想学汉语吗?学汉语能做什么?对回收的87份问卷的统计,见表1。

表1统计显示,去中国想做生意和找工作的最多,占44%,其次是学汉语,占40%。此外,学汉语的动机也以找工作为主,占80%,其中最多的是想当翻译,占24%,进公司工作占23%,做生意占20%,当老师占13%。由此可见,汉语的需求和学习汉语的动机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

2.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亚国家汉语普及型人才需求。在采访中发现,所有的语言需求落实到最后一点就是要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中资企业在中亚国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中亚国家在用工政策上有严格限制,坚持2:8的比例,即10名员工中,属地国的员工要占到8名。近年来有些国家限制更加严厉,例如塔吉克斯坦开始试行1:9的比例。这样的用工比例势必成为汉语学习的最大动力。不过在汉语需求方面,更缺乏的是普及型的汉语人才,因为从员工构成来看,中国员工基本都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这是因为中资企业核心技术保密性的要求。所以从语言需求来看,以就业为导向的属地国的汉语人才紧缺的是普及型人才。

(二)以俄语为导向的多语种需求

1.俄语。如前所述,中亚国家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独立之后不同程度地推行主体民族语言为官方语言的政策,但这实际上更多是基于对母语的情感认同和地位认同,在语言实际使用中还无法完成母语化,俄语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据交际语言的地位。因此,俄语人才的需求是中亚国家的首选。从采访来看,所有企业里的外语背景人才中俄语专业或精通俄语的占到了95%以上。此外,由于目前中亚国家的法律、经济、外交等部门仍保留了俄语文本,在中亚国家,俄语背景的语言人才需求会增长。

2.俄/小语种双语。中亚国家近年来加大了推广主体民族语言的力度,不仅从语言政策层面来推广,而且在语言教育方面开始推广,中小学课程都用母语开设。因此,独立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以母语为交际语言,但同时由于家庭社会的原因仍可以懂或会说俄语。从“一带一路”的角度来看,俄语与母语双语服务的需求会有所增长。例如,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前院长邓新在塔吉克斯坦工作八年,学会了俄语和塔吉克语,可以用塔吉克语流利地跟当地人进行交流,因此为中资企业和当地交流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成为塔吉克斯坦的名人。

3.英语或英俄双语。有些企业,如华为等通信公司、江淮汽车等主要做推广营销和售后服务的企业,对语言的要求则更注重英语,希望最好是英语或英俄双语人才。从中亚的国家外交发展战略来看,保持中立是这些国家追求的目标,当大国在外交、经济等方面对中亚伸出橄榄枝时,在各国之间平衡是中亚国家的首选。俄国的优势来自历史的依赖,中国的优势来源于地缘和跨境民族语言类型相近以及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但美国对中亚的影响也正在增强,特别是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中亚国家的年轻人学英语的越来越多。在这种大环境下,英语会成为中亚未来新的大语种。此外,由于中国境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会英语,用英语与外方交流更容易,所以企业对英语的需求也在增加,例如中石油所有在中亚国家工作的人员(包括技术人员、工人等)都必须经过英语或俄语考试才能赴任,并且去属地国后每过半年再考试一次。

4.非通用小语种。由于中亚国家从1990年开始陆续独立,1992年跟中国建交。从独立开始,各国都在逐步推行母语化的语言政策。例如,哈萨克斯坦要求通过哈萨克语水平考试三级,总统那扎尔巴耶夫去年参加并通过了哈萨克语三级水平考试;塔吉克斯坦也在实行塔语化的政策。目前在中亚各国的政府层面都在提倡母语文件、合同、政策法规等。而且根据调研来看,90后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去俄语化了,有些年轻人已经不会说俄语而只会说母语了。所以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引起重视,不过在小语种的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培养的是少而精的高层次人才,而不宜采取大规模的在外语院校开设小语种的培养模式。

(三)以专业外语复合型语言人才为导向的需求

在中资企业的采访中,几乎所有企业的负责人都谈到了语言服务型人才的需求主要是有专业背景的语言人才。当然,所有的企业都有俄语专业毕业的翻译,但是,这些翻译无一例外都在很短的时间内首先熟悉企业的商业往来等业务知识,并且大多是以业务管理人员的身份而不是翻译的身份在工作。比如,塔中矿业的两位俄语专业本科生小马和小邹在这一分公司工作五年以上,都是办公室主任和对外联络部主任的身份。在交谈中,他们对本公司的经营范围、内部管理以及商业往来了如指掌。其他接受访谈的管理人员许多更是公司的核心成员。例如中水电十六局的邓桂香,俄语专业毕业后即进入中水电工作,1999年到中亚国家,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都待过两年以上,到塔吉克斯坦也九年了。她不仅对中水电十六局所有业务了如指掌,而且还参与到工程项目的核心技术设计及各种招标方案的制作中,真成了“水电通”。而中铁六局的李彬是典型的80后,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已在中亚工作五年多。他除了精通俄语外,还兼任企业对外联络处主任,同时又承担着工程管理工作,对桥梁隧道专业的基本业务很熟。此外,他还在当地培训员工,在工作中对俄语语法及俄语教材编写情有独钟,花了三年多时间搜集中亚国家流传的俄语教材和词典多部,用于编写语法教材。目前该教材已接近完成。在采访中石油驻塔天然气管道公司党委书记胡宁时,了解到他本人是英语专业毕业,但目前已是精通石油专业业务的高层管理者。他介绍了中石油对语言人才的需求,特别强调中石油所有外语专业的员工必须在五年内熟悉一门业务并成为业务骨干,否则就要解聘;而对所有非外语员工来说,每半年要参加一次公司外语考试,不合格者也要再培训或解聘,这就形成了良性的复合型专业语言人才的循环模式。而他本人随身带着中石油自编的俄语和塔吉克语教材,教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注释。他从其他国家调到中亚,在中亚两年多,已可以用俄语交流;而来塔吉克斯坦才半年多,已经可以用塔吉克语跟一般民众简单会话。

对复合型俄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成了中亚国家中资企业的迫切愿望。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兵团分行驻塔吉克分行行长高寒谈到金融专业俄语人才需求时,对此有更深入的交流及更高的期望。他谈到兵团分行已培训了塔吉克斯坦40名金融管理人才,用俄语培训,教材是农业银行行长亲自设计的,翻译者的专业是金融,俄语是第二学位。他认为,如果只是俄语专业的翻译型人才,但对金融专业一窍不通,就只会翻译术语,其实专业术语背后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支撑,不懂专业,无法做一个合格的语言人才。目前,这样的人才是企业最急需的,而国内的专业复合型语言人才远远赶不上需求的脚步。

(四)以实干型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语言人才需求

在中亚国家开设的中资企业,目前以基础建设、交通道路建设、矿业开发等为主。这些企业的员工无论是中高层管理者还是基础建设者都要长期驻守在中亚国家,或在中亚和中国之间穿梭来往,许多人都要独当一面地处理属地国的各种问题甚至突发事件。因此在语言人才需求上,倾向于有实干精神和吃苦精神的人才。同时,综合素质高的语言人才在文化适应(孙进 2010)方面也更容易。他们更容易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中。例如,中铁设计院(西安)在塔吉克斯坦的项目负责人蒋晓涵,硕士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俄语专业,在实践中成长为工程师。她也是80后,当工程需要时,她义无反顾地投入赴外工作,从孩子1岁多开始到现在5岁多,一直奔波于国外和国内之间。前些年去非洲,这几年在中亚塔吉克斯坦。中铁六局的徐贤慧总经理也是80后,他谈到当年作为唯一负责人带着车队穿越塔吉克斯坦昆仑山遇到车辆在悬崖上车轮悬空、差点儿车毁人亡的经历时也只是一笔带过,说得最多的是对家人和孩子的愧疚。其他的访谈嘉宾都谈到了许多实干苦干的事例,而当这些人才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之后,他们在选用语言人才时也更看重实干型人才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四、中亚国家语言人才培养建议

邢厚媛(2014)、董毓华(2015)在提到语言需求时都指出,需要的语言人才一是面向企业的语言翻译,二是国别化的大语种和小语种的语言翻译,三是专业型的语言翻译。赵世举(2015)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根据中亚国家语言需求的调研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国内所需要的语言人才是综合素质高、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

1.外语人才培养

(1)俄语人才培养。从中资企业目前招聘的外语人才来看,中亚国家首选人才是俄语人才,即使中亚国家存在着用工比例的限制,驻属地国俄语人才需求量也较大。根据采访来看,有万人规模的塔中矿业俄语专业人才大致3—5人,其他企业基本在1—3人。根据中亚国家中资企业数量来计算,保守估计目前大概需要1000人左右。所以建议加大俄语人才培养。

(2)非通用小语种人才培养。由于中亚五国加大提升本国母语的地位和母语教育政策,因此小语种人才也有一定的需求量。但在采访中发现,一是单一小语种人才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比如中资企业在中亚国家隔几年会在不同国家交换一批员工。如果只学某一小语种,如塔吉克语,换到其他国家后无用武之地。例如,在塔吉克斯坦采访到的一位江淮汽车的员工是在土耳其安卡拉学习的土耳其语,到塔吉克斯坦后无法交际。二是小语种需求量不大,需求更多的是俄语和属地国语言都会的双语人才。三是中亚的小语种与新疆的少数民族语大多是跨境民族语言,在语言上与新疆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互通,与塔吉克语相近,中资企业在小语种上更愿意选用来自新疆维吾尔语等专业的语言人才。因此建议不要盲目在内地高校开设针对中亚国家的语种,一是师资跟不上,二是学生就业意愿是否选择中亚国家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培养小语种与俄语兼通的双语人才的开设地以“一带一路”核心区为宜。

2. 汉语人才培养

汉语人才主要是中亚国家的人才,以普及型人才培养为主。由于孔子学院在中亚国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初级汉语学习基本都出自孔子学院,中资企业大部分的属地国员工都是由孔子学院培养的汉语人才,也就是说中资企业更愿意聘用懂汉语的当地员工,所以建议中亚孔子学院承担起培养汉语普及型人才的任务。目前,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的孔子学院在这方面已走在全国孔子学院的前列,中石油也已与孔子学院签署了联合培养塔吉克斯坦员工的汉语教学的协议。

(二)以复合型专业语言人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

复合型专业语言人才是中资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建议一方面在财经类大学、理工大学、政法大学等俄语专业人才培养上进行改革,实行双学位制,尽快培养出为“一带一路”服务的复合型专业语言人才。

(三)以核心区优势为导向的专业语言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与中亚国家接壤,也是在中亚开设公司最多的地区,其优势明显,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缘优势。中亚国家与核心区新疆接壤的有三个国家,即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另外两个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虽不接壤,但也要通过新疆转道内地,所以新疆有天然的地缘优势。根据统计,新疆对外口岸有29个,已开放的有13个。其中中亚的通商口岸有10个。地缘优势可为小语种及俄语人才培养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2. 跨境民族语言优势。核心区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与中亚国家构成跨境民族关系,与中亚主体民族跨境的有四个,即塔吉克族与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族与哈萨克斯坦、柯尔克孜族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孜别克族与乌兹别克斯坦。此外还有不少跨境的非主体民族,如维吾尔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这些跨境民族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习俗认同上有优势。而在跨境民族语言上也大同小异,基本互通,有培养小语种的优势。

3. 语言类型优势。中亚五国除塔吉克斯坦外,其余四国的语言在类型上都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而新疆的跨境少数民族语言也大多属于同一类型。核心区有着优越的语言环境和师资力量,在小语种人才培养上势必事半功倍。鉴于上述原因,建议俄语/小语种双语人才培养可设在核心区新疆的高校或培训机构。目前新疆高校已有毕业生的第二语言专业的培养情况是:外语专业设有英语、俄语、阿拉伯语、日语四种语言,其中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语种较多。其他高校主要是英语专业,个别高校开设俄语或日语辅修课程。在跨境民族语言方面,新疆许多高校都设有维吾尔语专业和哈萨克语专业,原因在于维吾尔语与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与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非常接近,可以互通。

(四)以跨文化人际沟通能力为导向的语言人才培养

作为语言服务型人才,首先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特别是服务于中亚国家中资企业的企业语言人才,一般都要经常与属地国政府机构及各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协调,还要应对一些突发事件。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中方高管的翻译、秘书,又是对外联络协调人员,还兼办公室日常业务工作,同时还常常做培训教师和教材编者,有许多还要参与项目工程的管理与指导。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与中方、属地国各种人员打交道。所以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建议加强对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中亚国家语言需求调查表明,俄语或俄/小语种双语复合型专业语言人才应是培养重点。为了提高语言人才的综合素质、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语言人才培养单位应该更新观念,将理论研究为主型改为实际应用为主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以中亚国家案例教学为主,在学习过程上以鼓励实践为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做到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注 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公布的资讯。网址链接:http://www.mofcom.gov.cn/。

② 对中亚国家的境外投资企业的数据及文中的图1—3,都是本文根据注释①网站链接中公布的境外企业名录表进行数据统计和计算后整理分析得出的,因此属于本文专属数据,不再注明来源。其他后续研究可参考本文数据,也可以自行从给出的网站链接去查找统计整理。

③ 参见2016年2月14日人民网新疆频道要闻,“新疆未来五年将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教育中心”。网址链接:http://www.xinjiangnet.com.cn/2016/0214/1523005.shtml。

参考文献

董毓华 2015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对语言服务的需求》,《企业改革与管理》第17期。

李宇明 2015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人民日报》(第7版),9月22日。

孙 进 2010 《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王新清、池中华 2015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语言状况考察与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邢厚媛 2014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对语言服务的需求》,《中国翻译》第1期。

张宏莉 2015 《中亚国家语言政策及其发展走向分析》,《新疆社会科学》第2期。

赵世举 2015 《“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钟 磊 2015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投资乌兹别克斯坦的机遇与风险》,《对外经贸实务》第2期。

责任编辑:龚 英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一带一路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的贸易变迁研究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