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6-05-30吕学兵

甘肃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存在数学教学新课改

吕学兵

【关键词】 数学教学;新课改;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84—01

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几乎没有一点自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这一点,新课改提出,教师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新理念”,让本该百花齐放的数学课堂披上了一件徒有其表的美丽外衣,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步入了误区。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数学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现在的很多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认为教学情境创设得越多越好,越华丽越能增强教学效果,以至于为了创设教学情境而创设教学情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严重阻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内容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一片绿树丛林,树上结满水蜜桃,让人看了垂涎三尺。在一片“啧啧”、“哇塞”声中,教师绘声绘色地讲:“同学们,你们觉得果园美吗?”然后,教师像是变魔术般拿出四个水蜜桃,说:“这是老师周末去玩时带回来的几个水蜜桃,你能把它平均分成两盘吗?”然后又拿出五个,平均分成两盘,每盘两个,还剩一个,得出算式:5÷2=2……1。而整堂课,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那翠绿诱人的丛林画面中,憧憬着游玩桃园的那一天快快到来,迫不及待的心情溢于言表。这样教学,没有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更不用说学到或者吃透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无限制的自主偏离了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因为没有完全领会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误认为既然让学生自主探究,那么在探究过程中就要越“放”越好,放得越宽越好。很显然,这偏离了新课改本来的目的。自主不是放任自流,不能偏离了教学目标,只有收放适宜,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出示课题后对学生说:“同学们,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学生受到前面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便开始猜测:个位数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接着,他们便开始对一些个位数是0、3、6、9的数进行验证。很快,学生的猜测被推翻了,他们开始怀疑这样的数是不是没有特征。于是课堂上乱七糟八,学生有的开起小差,有的开始闲聊,就是没有人持之以恒地继续去探究。显然,如果学生证明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那一刻,教师及时引导,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学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而没有节制随意放任,使得学生失去了探究的目标、兴趣、动力和方向,教学效果自然会事与愿违。

三、滥用多媒体使得本末倒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进入了课堂,并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结合教学实际,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学生被一些无关的、花哨的画面、图片所吸引,忽视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一个教师这样导入:先出示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里面有小桥、流水、人家,9只小鸭子在水里嬉戏,一位老爷爷在桥上拄着拐杖数鸭子。然后,音乐响起,灯光齐亮,教师伴着音乐唱《数鸭子》,学生也跟着歌声左右摇晃。接着,教师又展示了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场面……真可谓应有尽有。学生很快被彩色的画片、好听的歌曲吸引,根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乘法。

以上课堂中,多媒体不是“助教”,反倒成了“主教”,多媒体也成了教师图花样和图热闹的工具,体现新理念的“标签”,虚张声势、美化课堂的“包装”。原本教师可以用简洁话语轻轻带过的内容,却一定要用课件展示,人为降低了学生的思维要求,致使小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思考,不会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存在数学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