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进行音乐节奏教学

2016-05-30郑艳

甘肃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节奏教学小班幼儿园

郑艳

【关键词】 幼儿园;小班,音乐;节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23—01

节奏,是音乐进行实践的组织者,有人称它为音乐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节奏就是音乐的骨架,客观存在于音乐教育中,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培养孩子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提高视唱读谱能力;培养更加精致与丰富的感觉力与表现能力;发展音乐表演技能的基础。对幼儿进行节奏教学,其目的就是开发幼儿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将其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平衡发展。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音乐节奏教学呢?

一、引导幼儿到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寻找节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什么是节奏、音符、四分音符有多长等等,这些音乐概念很抽象,幼儿不易理解。而音乐节奏来源于客观自然和生命运动的节奏,它可以模拟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体态动作节奏,主观心理活动节奏,也可以模拟自然界风、云、动植物等的运动状态。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到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亲自探索和发现到底什么是节奏。

例如,游戏《有趣的声音》中笔者收录了许多生活中的声音,有“突突突”的拖拉机声,有闹钟发出的“嘀嗒嘀嗒”声,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有公鸡、母鸡发出的不同叫声……幼儿通过辨听这些声音,发现原来声音的长短快慢是不一样的,它们还会变化,并让他们在探索中体会到音符的长短,感受到原来节奏就藏在我们身边。

二、从体态律动进入节奏训练

3—4岁的幼儿好动,思维是直觉行动性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还是通过感官直觉地在体验中获得的,因而通过动作引导幼儿进行节奏训练是最简单、自然的,又是易于幼儿接受的方法。例如,和这两种节奏是音乐中最常用的节奏。在进行训练时,笔者先请孩子们在教室四处走,观察到他们的平均速度后,以此为准敲击鼓点,并要求孩子们听到鼓声一停,就站着不动;鼓声一起,就随鼓点走,等孩子们基本能按要求走时,加快鼓的速度,并请幼儿听鼓点跑起来。由于走和跑是人类最简单、最原始的动作,孩子们很容易便做到了。在活动过程中为了提高幼儿兴趣,笔者还随时用口令指挥变换花样:如踮脚尖走、鸭子走、解放军敬礼走、矮人走、老爷爷走;两人搭肩开火车跑、跑到桌子跟前、跑到窗户跟前。鼓停时,就变成小木头人、机器人、小动物的造型,或找小朋友抱一抱,亲一亲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还即兴创编了好多动作,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幼儿轻松地感受了节奏,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反应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音乐中感受节奏

小班幼儿的兴趣稳定性较差,因此,节奏教学的方法应多样化、趣味化,使幼儿感到随时都有好玩的内容,有趣的游戏。再者,节奏训练并不只是单纯的敲敲打打,反复操练,最重要的乃是从音乐中寻找感受,多给幼儿提供风格各异、节奏鲜明的乐曲,让音乐本身带领孩子们感知节奏。

例如,节奏型的练习2/4。首先带孩子们玩《山谷回音真好听》游戏,请幼儿模仿感受节奏型。

(1)唱出节奏型:

a. 无音高:啦啦 啦啦 | 啦啦 啦 ‖

喵喵 喵喵 | 喵喵 喵 ‖

嘀嘀 嘀嘀 | 嘀嘀 嘀 ‖

b. 有音高:5 5 3 3 | 5 5 6 ‖

哈 哈 哈 哈 哈 哈 哈

(2)用声势表现出节奏型:引导幼儿尝试身体各部位的敲击:拍头、夹臂、弹舌、嗑牙、拍肚皮、扭髋、摇头、摸衣服等。

接着笔者又播放了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口哨与小狗》,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先请幼儿静听音乐,找速度,再模仿。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变化多样,但又万变不离其宗,因而幼儿在非常轻松自然的探索状态下,掌握了教学内容,感知了节奏。特别是声势练习更让幼儿兴趣浓厚,乐此不疲,他们还即兴创作了许多丰富的内容。

四、创设环境,将节奏训练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鼓励幼儿发现节奏,感受节奏

环境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异常突出的。在日常生活中排队、上下楼梯、洗手、叠衣服、刷牙、梳头、发筷子等活动中都隐藏着丰富的节奏,如果教师能有机利用这些孩子们经常遇到的事,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节奏、充分感受节奏、创编节奏,不但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及常规秩序感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班进行节奏训练时必须以趣味性为主,在与音乐紧密融合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幼儿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游戏式地接触和感受节奏,体验节奏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编辑:赵玉梅

猜你喜欢

节奏教学小班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