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及问题研究

2016-05-30成清华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代化阶段农业

成清华

摘要: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十三五”规划新阶段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建设中的“关键变量”。文章在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我国近23年(1992-2014年)农业现代化及2014年31省(直辖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分别测算其发展所处阶段,通过指标对比、区域对比分析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且地区间发展呈现不均衡,东部、中部、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依次降低,未来农业发展将更加重视生态化。

关 键 词:农业现代化;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十三五”规划新阶段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建设中的“关键变量”。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可以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更好地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2008年农业现代化的概念第一次提出,此后每年“一号文件”都将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在首要位置。2016年两会提出农业现代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将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和休闲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式。分析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学与实践的支撑,在农业生产投入方面注重资源消耗、環境友好型良性循环;在农业产出方面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在农民生活水平上重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方式和手段,具有整体性、区域性、动态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部分学者分区域和省份总结了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奠定了基础[1-2]。由于农业受地域、气候等限制,其现代化程度在不同区域的表现是有差别的,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3]。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可以带动信息化、工业化,从而促进城镇化建设,“四化”协调发展是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部分。短期内,农业发展推动了城镇化,但仍滞后于城镇化,而城镇化并未有效促进农业发展[4-8]。一般认为,农业现代化拥有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但是农业现代化并未降低环境污染,反而恶化了环境质量[9]。然而,目前有关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大多是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局部地区研究,对我国整体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探究很少。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全国及31省(直辖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中国农业部发布的重点任务和区域划分标准为参考,从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农民生活水平三个方面找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评价方法及模型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参考相关研究[10-11],确定了3项准则指标和8项个体指标来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分为一级指标B;二级指标有:农业生产水平B1、农业产出水平B2、农民生活水平B3;农业生产水平B1包括两个三级指标:农村人均用电量(千瓦时)B11、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与谷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之比B12,农业产出水平B2包括四个三级指标:第一产业贡献率B21、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公斤/公顷)B22、人均肉类产量(公斤)B23、人均粮食产量(公斤)B24,农民生活水平B3包括两个三级指标:农业从业人数(万人)B31、乡村恩格尔系数B32。其中,第一产业贡献率B21是农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率,B21的值越大表明农业在三产中的比例较大,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负向作用;农业从业人数B31和乡村恩格尔系数B32数值越高时,表明农业仍依赖大量人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水平低,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负向作用。综上述,8项三级指标中负向指标有B21、B31、B32,正向指标有B11、B12、B22、B23、B24。

本文选取了1992-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结合目前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标准,参考农业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的农业数据,给每个指标赋予最优值和最差值,以作为指标评价标准。各指标最优值、最差值及指标属性如表1所示。

通过广泛查阅对全国及各省份相关数据的研究[12-13],结合我国农业部发布的发展阶段划分标准,笔者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完全实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五个阶段赋值及阶段划分见表3。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定量评价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定量评价

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和阶段划分标准,得出样本时间内每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及发展阶段(如表4)。

1992—2004年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0.3,处于农业现代化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国家给农民经营自主权实行家庭承包,允许农民发展副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活跃农村经济。但农机装备落后、农资不充分是制约这一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2005—2012年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在0.3-0.5之间,是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自2005年起,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了农业水利建设,保证充足的有效灌溉率。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开启了农民休养生息的新时代,鼓励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2008年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责权明确,有利于农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支出达到1406亿元。这些政策也是促使此阶段有效灌溉面积、各农业产出单产提高的原因。

2013—2014年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在0.5-0.7之间,是农业现代化的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收购不同等级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2014年国家继续坚定市场定价原则,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比如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同时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方面也有极大支持政策。

(二)2014年各省(直辖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定量分析

经过对2014年31省(直辖市)各指标测算,上海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基本实现阶段,占全国农业现代化阶段总体水平的3.2%。吉林、江苏、浙江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占全国农业现代化阶段总体水平的9.7%。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西藏、宁夏、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占全国农业现代化阶段总体水平的64.5%。山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准备阶段,占全国农业现代化阶段总体水平的22.6%。测算结果如表5所示。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测算结果符合我国实际。2014年,上海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基本实现阶段,占全国农业现代化阶段总体水平的3.2%。吉林、江苏、浙江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占全国农业现代化阶段总体水平的9.7%。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西藏、宁夏、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占全国农业现代化階段总体水平的64.5%。山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准备阶段,占全国农业现代化阶段总体水平的22.6%。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且地区间发展呈现不均衡,东部、中部、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依次降低。

根据农业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农业符合优先发展、适度发展、保护发展三区域梯次推进、分类施策、协调发展的要求,但是总体水平停留在农业现代化初步发展阶段,距离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实现规模经营

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鼓励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消除土地投资的制度风险,使土地这一稀缺资源合理利用、适度集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意识薄弱,政府应大力宣传有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户积极参与;中、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土地流转率高、土地资源紧张,应以保护和完善制度建设为主,实现土地流转合理有序发展。

(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加速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就业中所占的比例,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14]。在我国现行的市场形势下,加快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主要依靠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

(三)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加快其转化和应用步伐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首先要增加投入,鼓励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渠道,大力提高政府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投入的基础上,将农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体系转向社会化,逐步形成以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产业化组织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使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农所用、为民所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偏低,也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十分必要。

(四)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组织建设

为进一步协调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各地区要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业专业性服务机构的各个生产环节,包括生产、流通、销售、科技开发等方面;大力发展农业市场组织,针对农业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加强对资金、经营模式、信息、技术、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市场咨询和服务,使农业适应市场环境;消除各种自然以及人为的经济和行政的市场阻隔障碍,使经济发展纳入统一的市场经济轨道,延长农业产业链挖掘农民增收潜力。

(五)重视农民教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劳动者素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迫切要求农业经营主体掌握相关农业生产技术[15]。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鼓励和扶持职工建立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进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农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谭爱花,李万明,谢芳.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11-12.

[2] 谭爱花,李万明,谢芳.干旱区绿洲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2):7-8.

[3] 龙冬平,李同昇,苗园园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J].地理学报.2014,69(2):217-218.

[4] 夏泽义,赵曦.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三角关系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8(2):56-57.

[5] 曹俊杰,刘丽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4(10):12-15.

[6] 徐维祥,舒季君,唐根年.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J].经济地理,2014,34(9):1-6.

[7] 张勇民,梁世夫,郭超然.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87-94.

[8] 王琴梅,杨军鸽.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效应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5):140-147.

[9] 杜雯翠,张平淡,朱松.农业市场化、农业现代化与环境污染[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3-4.

[10] [10]王庆峰.宁夏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3189—3192.

[11] 张治会,李全新.基于人本发展视角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256—257.

[12] 赵颖文,吕火明.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机理及协调关系[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18(3):3-4.

[13] 龙东平,李同昇,苗园园,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J].地理学报,2014,69(2):215-216.

[14] 程艳,金山,李晓红等.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以精河枸杞为例[J].农业经济展望,2015,15(2):30-31.

[15] 丁生喜,王晓鹏.柴达木盆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3):505-506.

猜你喜欢

现代化阶段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边疆治理现代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