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2016-05-30栾义君韩洁
栾义君 韩洁
摘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推动“四化”同步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对象,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有待提高,县域城镇化进程略慢于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处于濒临失调阶段,且区域差异明显。
关 键 词: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耦合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进展快慢直接影响“四化同步”目标的实现。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对于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乃至加快实现“四化同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定量分析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以期从县域层面探究一些规律、做一些有益探索。
一、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耦合协调度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影响的程度,耦合作用和协调程度决定了系统发展状况,基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关系,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理论,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如下:
C={(u1×u2)/(u1+u2)2}1/2公式(1)
其中C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u1与u2分别是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当耦合度接近于1时,两系统达到良性共振耦合状态,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最强;当耦合度接近0时,二者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系统因素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甚至发生拮抗作用。同时,为准确评价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引入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
D=(C×T)1/2 其中T=αu1+βu2公式(2)
D为耦合协调度,其数学含义为在保障系统综合得分最大的情况下,使各分系统的离散程度最小。D的取值位于0到1之间,取值越接近于1,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发展的程度越高。C为耦合度,T为城镇化系统与农业现代化系统综合协调指数。其中α,β为待定系数,因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起步早,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初期,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所以设α=0.7,β=0.3。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14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考虑到兵团垦区体制不同,本文剔除黑龙江垦区、广东垦区湛江垦区、宁夏农垦、湖南屈原管理区、湖南常德市西湖西洞庭管理区、新疆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新疆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垦区等7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这些示范区点状分布在各个区域类别、各种地形当中,且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各区域的前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第二,由于目前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和重点是县域城镇化,而已有新型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省级层面或全国层面,考虑到示范区大都以县为单位,以其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从县域层面对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也能对现有研究进行有效补充。第三,农业部连续两年发布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其中的评价结果及一系列数据为此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
(三)指标选择
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显著特征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根据新型城镇化内涵,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本文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城乡统筹化三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用城镇化率、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等3项指标进行测算(如表1所示)。使用加权评分法计算城镇化得分,每项指标赋予1/3的权重。
农业现代化评价参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进行,农业现代化得分直接采用农业部公开发布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中的结果。
(四)数据处理
为了消除不同趋势变化及不同量纲对数据分析的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将有量纲的表达式,经过变换,化为无量纲的表达式,具体方法如下:
d=a(Xi-Xmin)/(Xmax-Xmin)
当序列有正变化趋势时取a=1,当序列有负变化趋势时取a=-1。
二、估计结果分析
(一)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
根据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分别计算出2013年146个示范区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进而得出31个省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2013年,我国县域农业现代总体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总体水平分别为0.6097和0.3776,城镇化进程明显慢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不同于有些全国层面或者省级层面的研究结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縣域层面是加快城镇化的关键,也是加快城镇化的重点。分省看,江苏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达到0.8879,北京市的城镇化水平最高,达到0.5974,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呈现出了较强的相关关系,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高的地区,城镇化进程也相对较快,反之亦然。
(二) 耦合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发展度结果
依据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得到2013年各示范区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经简单平均,得出2013年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为0.4540,总体上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如表3所示),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拮抗时期,二者均获得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发挥系统间的互补作用,处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竞争时期。
分省看,2013年,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南、新疆等8省(区、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处于0.50.69,属于初级协调阶段;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等6省(区、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处于00.39,属于失调阶段;其余17个省(区、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处于0.40.49,属于濒临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区域经济不平衡决定的经济较发达区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普遍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区域。
从示范区看,2013年,47个示范区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占32%;76个示范区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占52%;23个示范区处于失调阶段,占16%。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和失调阶段的示范区占到了样本总数的68%,从县域层面看,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仍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层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进一步推进机制创新,革除制度障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两系统的协调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14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考察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基本结论如下: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县域城镇化进程需加快推进,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县域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展处于拮抗时期,相互促进的作用还没能有效发挥。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及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最高,其次是中部,协调度最低的是西部地区,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了较强的相关性。
由此,得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快推进县域层面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大力发展县域二三产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第二,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制定向中西部倾斜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水平。第三,健全城乡产业互动的良性合作体系。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化农产品结构,利用城镇第二、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农业观光、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多措并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为县域城镇化提供劳动力、原材料等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殿霄,胡志全.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程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285290.
[2] 蔡 臣,李 晓,赵颖文,陈春燕.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川西地区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15,27( 11):124128.
[3] 錢 丽,陈忠卫,肖仁桥. 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2(11):1017.
[4] 徐 君,高厚宾,王育红.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耦合机理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3(9):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