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探讨

2016-05-30汤泉谢微梁琼芳苏辉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汤泉 谢微 梁琼芳 苏辉兰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教学研创于一体的共享式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实践基地、合作交流、共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培育具备协同创新精神应用型人才,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共赢发展。“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促进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探寻合作动力,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形成产学研结合的链条,实现校企共育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最终达到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双赢目标。

关键词:校企共育、学践结合;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89-03

一、引言

教育部在教高[2012]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完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推出协同创新等方面内容。贺州学院作为贺州市唯一的一所高校,担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作为工科培养基地的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担负着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如何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呢?大多数实验教学中心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但在现有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大多以高校为主体、以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为导向,着重于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侧重在本科教育的高级阶段设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这一做法虽然能够解决学生短期的就业问题,但是却起不到一个长期的人才培养作用[1,2]。某些学校以行政手段为驱动寻找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提供资金赞助和实习基地实验设备等硬件资源,学生能及时的了解企业的需求,但却经常面临着所学的专业与技能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的窘境[3,4]。办学模式与地方企业的发展脱节,实验项目的设置脱离企业的实际生产,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实际存在脱节等问题[5-10]是处于发展转型中的高等院校必须得考虑并解决得问题。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必要继续探索一种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以化学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为例,最直接的就是开放实验教学中心,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朝着“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方向迈进,搭建校企合作执行平台和操作平台。通过学校、企业信息和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二、“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改革与实践

广西贺州已初步形成了“大理石原料—大理石板材和工艺品—大理石边角废料回收—重质碳酸钙超细粉—合成人造岗石—新材料(涂料、纸业)”循环发展产业链。已成为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并且力争在2020年成为全国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人造岗石生产基地,实现“千亿元产业”发展目标。因此贺州学院作为当地唯一的本科院校,立足于本地资源和本地企业,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与科隆粉体有限公司、立升岗石有限公司、亚太粉体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就教学研创于一体的共享式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合作交流共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式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摸索形成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

(一)教学研创于一体的共享式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1.校企共建技术工程中心。贺州学院作为区市共建的普通本科院校,为积极响应国家对地方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政策指引,学校积极寻找与地方切入点,立足于地方并投身、服务于地方经济。目前,贺州市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蓬勃兴起的重质碳酸钙产业为贺州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围绕得天独厚的地方优势开展重质碳酸钙产业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基础理论、重质碳酸钙相关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发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对贺州市的政策扶持,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这既有利于贺州市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打造重质碳酸钙产业由“储量”到“质量”的质变;同时也有利于贺州学院更好的接地气,拓宽贺州学院的“明星”品牌,新增“明星”专业,实现名利双收。现在与粉体企业和人造岗石企业筹建粉体改性与复合材料技术工程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就重质碳酸钙产业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基础理论、重质碳酸钙相关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进行合用研发。

2.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傅利叶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子荧光光度计、拉曼光谱、激光粒度仪、水份测定仪、万能材料测试仪、白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硬度计、接触角测试仪、高压反应釜、双螺杆挤压成型机、炼胶机、制备塑料中试生产线、马弗炉、气氛炉、真空干燥箱等贵重仪器和检测设备,进入广西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以提高我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利用率为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共享机制,与企业合作共享。

3.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为了企业的发展,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不合格和剥离矿石等废弃矿石资源化利用研究,缓解其对水污染、环境污染和堆放的压力;利用高分子材料成型方法的优势,以环境友好型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生物降解高分子(如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为载体,通过对重质碳酸钙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和成型加工过程中发泡工艺等关键技术环节的攻关,实现重质碳酸钙粉体在高分子基体中的高填充低比重,使其广泛应用于快递袋、超市购物袋、各类膜材、水果箱等包装材料领域,也拓展该类材料在内墙装饰如吊顶、地脚线、仿真木纹等装修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从而拓展贺州市石材市场和石材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二)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大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正确分析和解决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实习教学的认识,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精心挑选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实践基地,采用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同科隆粉体有限公司、立升岗石有限公司、亚太粉体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创办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基地。现学生实践基地的建立对于学校课程改革、专业设置、学生的实习就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互惠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导向,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的双赢,保证基地稳定运行。

(三)合作交流、共同创新

1.派遣企业科技特派员,为企业服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派遣企业科技特派员和专家教授到企业去、到车间去、到生产一线去,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努力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引导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产业聚集。企业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培养人才,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

2.联合申报课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围绕选定的合作项目,与企业科研人员共同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学校与企业的科技项目合作,引进社会资源,加速校内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引导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市产业发展。

3.加强校企人才互动,优化提升双师素质。积极与企业合作,聘用或邀请聘请企业高级技术员举办技术讲座、交流、合作和技能指导。企业高级技术员大多具有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掌握比较前沿的科学技术,拥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上有很强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在校学生所缺失并急需的。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并指导其有效地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长期聘用企业高级技术员作为客座教授到学校来任教,这种方法实现了优势人才的“嵌入”,有利于学校师资结构的改进。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外实习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习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保证[11,12]。学校要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基地实习师资队伍建设。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加强校企人才互动,将教师下企业锻炼落到实处,使教师真正掌握过硬的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习指导水平。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校企双方要积极主动地建立合作关系,改变原来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一头热”局面,学校要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岗位和各个岗位人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企业也要积极地为学校提供功能性需求信息,与学校一起研究人才培养计划、确定人才培养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等,与学校一起研究核心精品课程。同时,校企双方要积极探寻合作动力,形成产学研结合的链条,实现校企的互惠互利,通过资源的共享实现共赢。

三、“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下取得的成绩

通过新型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建设,校企共建中心——粉体改性与复合材料技术工程中心正在筹划,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已经有一千多万精密仪器,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已经在企业落户,正式开展科学研究,这些平台的建设能够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企业的生存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以项目带动合作,人才交流带动企业的发展,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和企业技术员的进步。与企业联合申报了广西科技特派员专项项目、广西科学技术开发项目、广西高校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种项目,发表论文五十多篇,专利申报十多项。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实习与就业。近几年通过“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四、“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的思考

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在我校已经开展,围绕特色地方资源,发挥地方资源的特色,开展科学研究。各种各样的平台建设及使用,还需要校企联合。校外实习基地并不能完成满足学生的实践和实习需求,有待于继续开发。有必要完善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有必要对地方政府配套服务等方面加以完善,以形成高效、灵活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捷.在本科教育中嵌入企业资源的新尝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0).

[2]赵涛,李国强.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15(3).

[3]孙明江.基于“嵌入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1).

[4]徐明成.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

[5]冯伟,王华.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

[6]刘志军.实验改革和实施开放实验模式的创新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

[7]苏新.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

[8]刁爱梅.新形势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4).

[9]张宝红.创新教育与实验室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

[10]周金燕.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1]李群.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

[12]郑秀英,周志刚.“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新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析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