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总结与展望*
2016-05-30李梦娥
摘要:在介绍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招生体系、培养方案、实践基地、导师队伍等方面的经验,提出进一步发展外部保障机制、导师评聘制度、国际化培养、与职业资格衔接等薄弱领域,以全面深化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关键词: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22-03
一、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概况
我国于1990年设置了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开始实行。1992—2008年期间,几乎逐年增设1~3个专业学位类别,总数达到19个类别(本文所讨论的均是硕士专业学位)。2009年,一次性增设了19种专业学位。2011年,增设了审计专业学位。2014年,原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学专业领域调整为独立设置的中医专业学位。至今,我国共有40个专业学位类别,涉及156个专业领域。从2009、2010年国家决定大力发展专业学位以来,2009、2013、2015年分别发文《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1]、《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2]和《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3],2010、2015年教育部分别批准一批研究生培养单位或地方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我省现有专业学位培养单位33家,包括9所部属高校、24所省属高校,不含中科院研究所和军队院校,占全国培养单位总数的6.3%。目前,包括2015年新调整的中医专业学位,33家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共有25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了38个专业学位类别,暂缺警务、军事两种专业学位。授权点数较多的集中在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艺术等,较少的集中在税务、城市规划、林业等。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年2010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中批准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应用型是重点[4];后教育部批准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特别是培养模式的改革[5]。2013年9月,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会在我省宜兴市召开。2014年,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意见中强调了应用型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6]。2015年,我省被教育部批准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全国12所高校、3个省份、3个教指委作为试点),在全省34所高校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从2009、2010年国家决定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省在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方针和发展策略的指导下,在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不断探索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针对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总结,以期未来几年全面开展的深度改革更加顺利进展、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二、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总结
专业学位培养理念深入人心。专业学位的思想观念率先改变,专业学位制度实行至今,高校在政策制定上同等对待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有“贵贱之分”,教师在培养指导上同时关注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有“高低之分”,学生在入学选择上合理考虑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有“尊卑之分”,社会在招聘用人上公平考察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有“优劣之分”。正确的观念形成了合理的定位,合理的定位驱动了有效的行动,明显有别于学术学位的、多方协作培养高层次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已经定调。
专业学位招生体系趋于多元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来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在岗或脱岗社会人员,2009年国家扩大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目前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招生体制上,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采取全国联考,全日制的采取全国统考和推免生制度。无论是在职还是全日制,在复试环节上,多方位、多层次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素养和潜力等,全面性、专业化、职业性得到强化。在招生的复试环节,有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是着重对考生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的考查,也是培养单位提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用人单位定向培养等垫定基础。
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别具特点。各类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形成共识,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以掌握研究方法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7]。在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要求,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与创新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加大了专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增加工具性和职业发展类课程,设置了更加合理的专业学位课程模块,辅以建设教学案例库、开发专业学位专门教材等方式,扣住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和社会需求,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成效卓然。我省于2008年率先提出融教育与科技改革并举、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举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政府专款专项支持推动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并发布了《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8]、《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的意见》[9]等一系列文件,从政策上引导加快研究生工作站的发展。从2009年第一批研究生工作站被批准,截止到目前,我省已有2998家研究生工作站,覆盖了省内所有省辖市乃至国外,涉及到34家省内和44家省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形成了规范的管理和运行体制,培养了大批人才,产出了大量科技成果。2015年,我省启动研究生工作站绩效评价制度,优胜劣汰,并选拔出49家第一批优秀工作站,将研究生工作站规模建设转向内涵建设。
“双师型”导师队伍已建立。师资队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的学位种类要求新型的培养模式,新型的培养模式匹配新型的导师队伍,高校研究生培养从学术型为主转向学术型、应用型并重。一时间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无法满足专业学位培养的要求,各校形成了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共同培养的方式。教学上,学校导师负责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专业素质,企业导师负责实践技术、职业素养,管理上,以学校导师为主负责制。“双师型”导师队伍实质是“主导师负责、双导师协作、导师组统筹”的机制。
个别专业学位类别实现与职业资格准入的对接。在教育部与卫生部的支持下江苏省教育厅和卫计委联合发文,推动并实现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学生在毕业时可获得“四证”,即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通过学习可获得专业学位[10]。
三、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展望
在未来几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5年发布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11],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导师队伍等方面已取得的改革经验,仍需进一步优化和深化,将培养改革措施做好、做精、做透。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我省一些刚刚起步的改革领域,将培养改革措施做全,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全面开花。
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外部保障机制。专业学位点多年来一直游离在质量监管之外,缺乏系统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外部评估和监控机制,对高校内部办学缺少强有力的保障和促进机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12]决定于2014—2019年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2014—2018年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阶段,2019年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阶段。对专业学位点建设的监督评估工作已提上日程,全国有各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等质量保障机制,我省也应建立全省各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优秀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和教材库、专业学位论文评优和抽检制度等外部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聘制度。“双师型”导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要求。然而,一方面,企业不具备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能,企业导师的职责难以从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办学共赢的效率仍是低下的,也是有相当难度的,过分依赖于企业导师并非长久之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成为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半边天甚至是主流,即形势所趋,学校内部,要顺应发展,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建立一支自己的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在职称评审、人事考核、招生指标分配等方面给予适应的分配和要求;省级层面,我省产业教授作为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机制,分别于2011、2013、2015年评聘44名、155名、500名,产业教授应效研究生工作站,加大发展力度,迅速扩大规模,高校也应适时建立产业教授聘用、管理和考核制度。
实施职业资格准入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衔接计划。专业学位本是为社会专门职业而设置的学位类型,大多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等各类文件也要求与相应的职业资格相衔接。因管理体制、培养水平、社会发展等种种原因的限制,时机一直不够成熟,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的衔接进展非常缓慢。可从教育等专业学位类别入手,有选择、有计划、有方法地从不同程度上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的有机衔接[10]。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导师队伍国际化,促进专业学位师生海外访学,聘请海外高水平大学专业学位导师来我省高校任教或兼职;实践基地国际化,与国外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和国际化的前沿信息和行业技术;职业资格认证国际化,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上的某些职业具有国际资格准入制度,相应的专业学位培养应与国际化职业要求接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2009-03-19.
[2]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3号,2013-11-04.
[3]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Z].教研〔2015〕1号,2015-05-07.
[4]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2010年度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Z].苏教研〔2010〕6号,2010-06-18.
[5]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Z].教研〔2010〕2号,2010-10-13.
[6]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Z].苏教研〔2014〕5号,2014-05-07.
[7]章晓莉,郁诗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55-59.
[8]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苏政办发〔2008〕118号,2008-11-17.
[9]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的意见[Z].苏教研〔2013〕2号,2013-03-06.
[10]李梦娥,张登银.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资格衔接难点与实现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81-83.
[11]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Z].学位〔2014〕16号,201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