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016-05-30师新艳

甘肃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角色素质教师

师新艳

【关键词】 参与式课堂;教师;角色;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75—01

参与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平等参与、相互激励、协调互助、共同成长,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师生双主体角色“交互”变化的一种教学思想。

教师是实现参与式教学的关键角色,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修养,使自己符合参与式教学的要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爱孩子,尊重差异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重视“人”的教学,它以爱和尊重为前提。

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不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和孩子讲话”,而是一种教育思想,“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就是强调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看问题,这样有利于理解学生,真正做到宽容、接纳、赏识孩子,同时,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师生达到情感共鸣。

要睁大眼睛找优点。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孩子也是有差异的,每个孩子都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也有自己的才干或潜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要尊重差异,明确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挖掘孩子的潜能,强化优点,发扬长处,这样才能调动孩子的主体参与意识。

要关注“特需生”。参与式课堂教学强调将“平均给予”转换为“本位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与“学困生”做朋友,采取多种激励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信心。一方面要为“学优生”找出路,量身定做更有深度的参与内容,让他们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同时,矫正“学优生”教学参与中的“话霸”现象。

二、勇敢地退,适时地进

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敢地退,适时地进”,这既是突出“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思想,又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策略。

为什么教师的“退”要“勇敢”呢?因为当学生真正地“解放头脑,张大嘴巴”的时候,课堂上应该是“生动”的场面,这场面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此时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害怕学生“跑偏”、“不深入”等等不放心的心理变化。教师如果没有坚定地思想把持,就会侵占学生的空间,回到“一言堂”的老路子上去。这样做是不容易的,所以称这种退要“勇敢”,是在形象中融入了深刻的体会。

“适时地进”,这种“退”只是行为的“退”,教师要用耳朵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用眼睛准确地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参与学习研讨的场面以及表情神态等,并及时加以判断分析。在学生发言游离于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外时,当学生反复在同一层面交流无法深入时,当学生只是一个角度认识问题时,教师就要现身,加以引导,这种现身要适时,绝不是频繁地干扰学生的主体参与。“勇敢地退”要为“适时地进”做好充分的准备,“适时地进”是为进一步“勇敢地退”开辟主体参与的空间。

三、化错课堂,求真育人

参与式教学的宗旨是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研究。学生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将这种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的“内功”,面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化错三部曲:“容错”(包容学生的错误),“融错”(在后续知识学习中融化错误),“荣错”(光荣的化错),继而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生成教学智慧, 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实现化错课堂。

参与式课堂教学为教师和学生的同步成长搭建了平台,两个“主体”自育、互育,相互影响,协调互动,不仅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彰显良好的育人效果;同时使教师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教育才能,提升教育智慧,体现自身生命价值。

(本文系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参与式教学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581)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角色素质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