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额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6-05-30于玉霞

甘肃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小班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于玉霞

【关键词】 小班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73—01

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达到高效率的课堂,是教学的本质特征,是目前教学方法改革中应着重研究的问题,也是目前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共同关注的热点,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中最直接的一环以及高效课堂实施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容量大,质量不高,学习效率低,问题深度不够,教师教学倦怠,重难点不突出,“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等问题,再加上小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的逻辑性,使它成为小学阶段负担最重的课程。因此,实现小学各科教学高效课堂己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小班额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谈几点看法。

一、学习小组的建设

全班共有15人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3—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人对应一个组内号码。日常学习采取面对面围坐模式或面向黑板的分排式,践行“组荣我荣,共同进步”的管理理念。组内设组长、纪律员、小老师、学习宝贝。各学习组自定组名、设定个性化组牌、口号等,平时可以自主形式激励。分组方法。第一原则,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在三科老师的共同商议下,把全班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成若干个层次,然后根据需要分的小组数目,把各个层次的学生分到小组内,每个小组都需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就小组而言,每个学习小组都兼有好、中、差的学生,所以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是相当的,但在组内,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此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但实践证明,这并不是唯一的标准。第二原则,个性及能力原则。还要兼顾不同小组学生的个性,如果一个小组的学生都是性格内向、组织能力一般的,就需要调整,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部分性格开朗的、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带头,这个小组才能带得起来。第三原则,个别照顾原则。一些行为习惯差、爱开小差爱讲话的学生,尽量避免分在一组,此类学生会在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初期“作乱”,要加强对他们的纪律教育;还有一些特别内向或特别后进的学生,可以考虑把其分在他愿意交往的同学一组。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 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有效的教学目标

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应是在先进教学理念下的一个适宜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依赖于教学理念的指导,说起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观、教学观、教材观、评价观、教学目标体系等课堂教学理念,每位老师都会如数家珍。实现高效课堂,其实现的前提、重要条件和关键在于需要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并将其融入、转化到备课、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情境等教学环节和教学实践中。高效的教学模式,坚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2.教学策略灵活选择,综合应用,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科学的,巧妙的,充满思考的。学生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是否真正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机会。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善于动脑筋的好习惯。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索、活动着,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3.启发式引导教学,打造互动平台,巧妙设问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分析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采用自主探索性数学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学习方式变革的成功尝试,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中的主动体验和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

4.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强化练习,必然会遗忘,尤其是比较复杂的知识与技能。每一次练习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才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

总之,要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夯实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高效课堂的目标。总体的教学策略:多问少讲,启发引导;分层设组,互动交流;错误辨析,评价鼓励。

(课题名称:小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模式研究;课题类别: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801)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小班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试谈小班额背景下“朝鲜族小学高年级学生汉语阅读课自主学习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