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语言积累 培养学生乐于阅读的习惯

2016-05-30邹玉玲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文课程古诗

邹玉玲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呢?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有90%多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他们认为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因此,我认为在以下两方面可以多下功夫:

一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现在的情况是: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手中只有那30多篇文章的语文课本、习题和一些其他的教科书,所能学到的知识不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努力使学生在小学六年级毕业时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0万字以上,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必须牢记,语言是“习得”的,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朗读、背诵,不但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还培养了语感,丰富了知识积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除了让学生阅读《课程标准》中建议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中国神话故事》等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单元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性阅读。学习古诗,可以拓展学习与作者相关或与主题相关的其它古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学习写名人或英雄故事的文章,可以拓展阅读《名人传记》、《光辉的榜样丛书》、《中国历史故事》、《外国历史故事》、《中国文学家的故事》等书籍;学习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可以拓展阅读《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人与自然系列丛书》、《少年百科知识丛书》等书籍;学习有关古典文学名著的文章,可以拓展阅读《上下五千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通俗读本;此外,《成语故事500个》、《寓言故事500个》、《学生天地》、《少年文摘报》、《小学生学习报》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很好的阅读对象。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摘录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名言名句、文学常识、科学知识、典型事件等,也可以写自己再读书时的体会、感想等。当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章,积累了丰富的语汇之后,在习作的过程中,遇到相似的情景时就会不知不觉地尝试运用,来使自己的意思表述得更具体、形象。比如学生平时背诵积累的一些名言、诗句,在他们的习作中就经常可以用到,更不用说词语了。

二是要通过改革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习作教学需要养成学生的第二种习惯是:“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功夫。” 他认为“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因此,教学就得着眼于两点:(1)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积蓄,(2)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的积蓄。”教学和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不仅能给学生以示范性,还有印证性、拓展性等功效。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不能领悟。”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揣摩,从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潜移默化地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在学生的习作中体现的也比较突出。比如学习《索溪峪的“野”》一文,文中从山、水、野物、游人四个方面来具体体现索溪峪的“野”,就有学生写《校园的“美”》、《老师的“怪脾气”》等,很是成功。再比如学习《燕子》这篇文章,文中在描写春天时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就有学生尝试模仿,写出了“春天的手是纤细的柳条上吐出的一个个嫩绿的叶苞……”“春天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脸上红扑扑的色彩……”“春天是五颜六色的,是色彩的聚会。”“柳树上长出了嫩绿的芽儿,像一个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望着外面的世界。”“空气很清新,整个村子就像被洗了一遍,看上去那样可爱。”等生动形象的句子,让人感慨万千,不由得佩服于他们那极强的语言模仿能力和大胆的想象。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语文课程古诗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