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藏族综艺晚会

2016-05-30白玛央宗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藏族创新发展

白玛央宗

【摘 要】电视综艺晚会是一种艺术和科技结合的新型艺术门类,它除了义不容辞地承担着陶冶人、教育人、鼓舞人的责任外,在西藏,它还承担着“稳定西藏、和谐西藏、发展西藏、开放西藏、美丽西藏”的宣传任务。在西藏,电视综艺晚会既有广泛的文化土壤,又面临市场化、产业化的挑战,只有通过对西藏电视文艺发展现状加以思考、探索电视文艺的产业化路子,西藏电视综艺晚会的创作工作才会有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藏族;综艺晚会;创新;发展

西藏电视台春节、藏历新年综艺晚会自1987年推出以来,已成为西藏广大电视观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成为广大电视观众在节日期间不可缺少的一道精神大餐、文化大餐、民俗大餐。西藏电视综艺晚会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问世之初大体上也是以歌曲、舞蹈、相声、小品、藏戏、卡鲁、朗玛、堆谐、音乐剧、表演唱等形式来表现。二十多年来,就一种艺术形式而言,应该步入成熟期,但事与愿违,近几年的电视综艺晚会似乎陷入了困境:观众不满意、专家不满意、领导也不满意,甚至有人断言电视综艺晚会临近穷途末路!此观点虽属偏颇,但是电视综艺晚会如何寻找新思路、如何重新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却是西藏电视人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电视综艺晚会在西藏生存的文化土壤

电视综艺晚会在西藏生存的文化土壤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等全面发展,西藏电视台的节目覆盖面也随之得到了扩大,从此电视综艺晚会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在西藏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由于电视本身作为一种技术和传媒的手段在中国诞生得比较晚,所以电视综艺晚会在我国还属于比较年轻的一种艺术形式,但综艺演出在我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了。西藏的电视综艺晚会更应属于年轻的艺术形式,但综艺演出同样在西藏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据《西藏王统记》记载:“公元六世纪为庆祝吐蕃藏王松赞干布制定并颁布‘善法和‘世间道德规范十条时,举行了盛大的文艺活动,当时所表演的节目中,不仅有古老原始的各种娱乐节目,而且还有较高水平的藏族大型传统歌舞谐青、阿卓和曲艺等”。这一记载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时藏民族就已经有了较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就西藏而言,近年来已有众多的大型文艺演出节目问世。在昌都解放50周年之际,西藏自治区推出了大型主题性电视综艺广场演出《祝福昌都》,用艺术的形式回顾了和平解放西藏,百万翻身农奴当家做主人,改革开放、各族人民奔向小康的伟大历程;在建党80周年之际,西藏自治区组织策划了大型主题电视晚会《大雁颂》;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推出了电视晚会《多彩的哈达》;这一系列的文艺演出都是在配合一次又一次重大活动而举行的。在西藏大地上,综艺晚会包括电视综艺晚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土壤和旺盛的生命力。将如何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把高质量、高品位,融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文艺演出奉献给观众,以满足人们的观赏和娱乐需求,正是摆在西藏电视文艺工作者面前最严峻的问题。

二、电视综艺晚会的主体特性

1、关于内容要素的主题与节目

在西藏,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电视节目义不容辞地担负着教育人、陶冶人、鼓舞人的责任。这种责任落实到综艺晚会节目上,就是晚会的思想性或者主题。笔者认为,无论是庆典式晚会还是行业性晚会都有主题思想,这个主题就是晚会的魂,它可以起到统领整台晚会的作用,所有的节目都要围绕这个主题来组织策划和编排。以西藏电视台2003年春节、藏历新年综艺晚会《飞翔雪域》为例,在该晚会策划之初,策划组根据晚会是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西藏第一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所以剧组邀请了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晚会创作座谈,经过反复探讨,确实了该晚会的主题——稳定的西藏、发展的西藏、开放的西藏、美丽的西藏。这一主题从表面上看,虽然缺乏新年联欢的色彩及氛围,但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和现场观众,电视机前的观众以及网络朋友的参与,很大程度上晚会做到了同欢、同喜、同庆的艺术氛围,而且超出了晚会本身的立意,延伸出巨大的宣传效果。

节目与主题都属于综艺晚会的内容要素,恩格斯曾说:“倾向应该从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恩格斯的话是对于戏剧创作而言的,但它对综艺晚会有着借鉴意义,即综艺晚会的主题同样需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独特的节目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西藏电视台春节、藏历新年晚会中推出的小品《酒鬼拉巴》系列、《文物的呼声》、《门巴将军》、大型歌伴舞《喜迎火车》,以及创新舞蹈节目《沉甸甸》、《西藏红》等,都为晚会主题的自然流露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继藏族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的《一个妈妈的女儿》之后,由德西美朵演唱的《这里是祖国的高原》、索朗旺姆演唱的《青藏高原》、巴桑演唱的《天路》等也在央视的春晚等其他晚会节目中播出,充分展现了今日西藏美好生活和西藏各族人民喜迎铁路通车的精神风貌。

2、关于形式要素的形式、结构和节奏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明确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过来作用于内容。没有内容就没有形式。没有形式,内容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对于综艺晚会形式的探讨,是必须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之中。或者说,编导者着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应是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在具体的节目处理上,导演应该特别重视形式感。如199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中的舞蹈《山妞与模特》,将颇具民族特色的民间舞与充满现代气息的时装表演揉在一起,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了新与旧、开放与封闭的撞击。这一表现形式不仅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使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统一。

电视综艺晚会上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主持人,他(她)既在晚会内容上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其本身又是形式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主持人应该以“主人的身份出现在节目中,掌控着节目的节奏、气氛和演进”。因此,应当把主持人的串场作为晚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认真构思和处理。

在电视综艺晚会的结构问题上,笔者认为特别要树立“整合意识”,即在策划、构思和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中,就把每一个节目,每一个环节,包括主持人的串联词,都视为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但又彼此关联,互相作用,才能具有生命力。

戏剧作品的结构总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构成的,各个部分在全剧结构中的作用和职能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结构的概念对于综艺晚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它可以帮助创作人员(特别是导演)树立段落(或称板块)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帮助导演把整个晚会处理得起伏跌宕,避免了综艺晚会容易出现的“一道汤”的弊端。

作为电视综艺晚会的导演,在处理结构艺术的创作中,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便是蒙太奇,包括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方法与技巧。因为电视综艺晚会存在蒙太奇的基本构成材料——镜头,导演必须在总体构思,特别是在摄像、录像完成之后的后期制作时认真解决,它甚至关系着整个创作的成败。所以电视综艺晚会创作是专业性极强的一门艺术创作。尊重创作规律特别是涉及形式、结构和节奏等创作要素,避免行政手段和个人因素的干扰。

通过对西藏电视文艺发展现状的思考,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应做好西藏电视业发展与繁荣文化艺术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健全电视艺术家协会等机构,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电视文艺奖项的评选活动,树立各项奖项的严肃性和荣誉感。只有这样,西藏电视综艺晚会的创作工作才会有创新和发展的可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实事求是,文化、广电要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打造精品,更好地筹办好西藏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更好地宣传西藏,更好地为广大观众奉献高水准的电视文艺节目。

【参考文献】

[1]张未民,观察与杂感:晚会[N]光明日报,1997— 02—18(16)。

[2]中国应用电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69。

[3] [苏联]格?尼?古里叶夫,导演学概论[M],王爱民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藏族创新发展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