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语文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16-05-30迟美惠
迟美惠
摘 要: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就是人的主体性,201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都充分显示了人的主体性。健全人的人格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使命将人的主体意识唤醒,发展人的主体能力,是教育担负的重要责任,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更应该要承担这样的责任。因此在语文教育更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实现学生作为学生及发展主体的这一主体性教学内容。
关键词:语文;主体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87-01
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它具有两种含义,分别是本体论和认识论。在语文的教学当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一、在语文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一)语文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吝卡尔·罗杰斯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他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假设“个体内部具有大量的有助于自我理解,有助于更改个体自我概念、态度和自我行为的资源;而且假如能提供明确的使人奋进的态度这样一种心理气氛,这些资源就能被开发。这是一个渐渐形成并且经过检验的假设。”①要想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需要使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之中,在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就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以下几种良好的心理环境:
第一,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有着极其强烈的欲望,可以使学生受到激励,是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求知欲去学习。学生们渴望学习到知识,对未知的自然与世界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并且学生们很希望在伙伴当中得到认可,在同一小组当中能够贡献一份力量,能够获得一席之地得到同组同学的认可。只有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欲望时,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合作学习,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欲望。“明茨实验”是社会心理学的著名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当很多人聚集在一个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时,会产生团结的力量,这个团结的力量会是你个人的能力得到提升,也为你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第二,合作学习中可以使学生和老师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关系之中,使课堂的气氛变得和谐愉快。合作学习不仅仅只是注重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还要重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老师和学生的合作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在这种关系之中,双方都要投入精力去维系,每个人都是这种关系的创造者维护者。在这个关系之中,他们沟通的前提条件是合作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不会担心回答不出问题而被严厉的指责,也会适当的消除学生因担心、害怕、压抑所产生的厌学的情绪。只有当学生的自身的价值得到别人的充分的认同时,他才能有活力,有进去的精神,才能主动的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语文合作学习中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合作学习进行组织教学时,基础是要给予主体者也就是学生充分的尊重,满足学生的需要,她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使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充分的交流,并且相互尊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下面是一位老师教授《第一次真好》的教学案例: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生命中的难忘的第一次是什么事情?
(合作形式:四人或是五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第一次,其中轮一人做记录员,其他三人发表感受,然后再检查记录员的记录是否存在错误,包括字词)。
师:各小组找一位同学,代表发言。但是一定要把全组的所有同学的想法都传达给全班同学。
学生发言…….
教师对于以上的活动进行总结,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
从以上的这个案例来看,学生是以一个形象鲜明,充满活力的个体的身份
存在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之中的。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习,老师和学生与处于一个
比较平等的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之下,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变为了在学习的主
动者,学生得到了相应的自由。这样学生才体会到了作为学习的主体者的自尊,也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爱上学习。对学生的尊重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必要的前提。
二、在探究式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②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而探究式学习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探究问题的设计上。首先,我们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让学生一层一层的去剥开迷雾,这样学生才会有去探究的可能;其次,我们的问题设计还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学生去产生探究问题的勇气,通过问题,可以使学生去认真的钻研,在对问题的探究中获得知识,进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们主动探究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学生是最了解他们自己的,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能动权、选择权、创造权还给他们自己。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有了针对性,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的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的彰显“以人为本”的思想。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参考文献:
[1]裴娣娜等.发展性教学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8,1.
[2]张天宝著.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1.
[3]丁安廉,和学新主编.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