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训练在研究生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016-05-30郑子敏
郑子敏
摘要:团体心理训练作为促进个人与团队成长的重要手段,经常被应用于高校新生的学生工作中。通过基于党支部开展的团体心理训练,培训和引导新生适应新环境,对研究生新生个人成长、支部建设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团体心理训练;骨干培养;支部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111-01
研究生新生在经历了大学生活在生理上、心理上和思想上都能较好的适应校园生活。研究生群体整体知识层次和思想政治水平都较高,不少研究生已经参与社会工作,社会阅历丰富个性相对成熟,所以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应顺应其特点,工作的各环节和各方面注重“导”字为先,并将其贯穿和融于整个工作全过程中。如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自然和周围社会环境,与同学和老师形成一定的信任关系,引导他们积极化解经济困难、未来前途不确定等因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建设和谐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要求。
一、团体心理训练
团体辅导亦称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如何尽快适应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转变,及早融入新的班集体,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以平稳的心态开始新的生活,是研究生院新生入校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因此,本文探讨的个案——某专业研究生党支部以此问题为导向,开展新生团体辅导工作,旨在通过引导新生学习、观察、体验、探讨、反馈、鼓励,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发掘自身潜能,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正确认识他人,学会与人相处,树立团队意识,尽快融入新的集体中来。
二、当前新入学研究生的思想特征
1.价值取向多元化。伴随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在诸多方面已经或正在悄然接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90后思想价值取向上势必会受到世界大潮的影响,在政治信念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理想理念、学习和生活上都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不少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当代部分大学生及研究生虽然对国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政治信念薄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甚了解。集体意识薄弱,缺乏团体协作能力,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想冲突时,更注重个人利益的体现。
2.个性突出,自我意思强。在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意识,强调个人意识,个性化,缺乏集体意识,个人意识不断强化,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
3.信息来源广,对新媒体依赖程度高。当代信息社会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多种新媒体传播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信息量大,随之而来的也是对新媒体的无限依赖以及对信息量无过滤式的接收。
4.社会化程度高,价值观较为稳定。研究生新生经历了四年的高校学习,也有部分已经参与过社会工作,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心理上都基本成长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他们的三观基本已经趋于稳定,而且行为已经不易受到外界环境所影响。
三、基于支部建设的团体心理训练
针对研究生新生的特点,笔者所在学院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小组通过三步走,来开展研究生新生团辅活动。
1.三步走之第一步完善机制,成立团辅培训小组并加强培训。研究生党支部充分发挥两个优势:一是因部分专业要求,多人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二是有高年级党员传帮带,通过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形式,在心理学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团辅培训工作。选择优秀的党员干部成立团辅工作小组,邀请专业老师为团辅小组成员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首先提高团辅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党员模范作用,提高支部的整体素质。
2.三步走之第二步骨干参与,实施新生骨干的团体辅导工作。针对新生干部的团体辅导活动分三次进行,每次活动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受过培训的党员,组织研究生新生,通过几次团体聚会、活动,促进参加成员互相交往、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支持鼓励,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受过培训的党员,组织研究生新生,通过几次团体聚会、活动,促进参加成员互相交往、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支持鼓励,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
3.三步走之第三步班班开展,督导新生团体辅导产生辐射作用。各班级党员干部在参加研究生院护理党支部开展的团辅工作后,以班级为单位,继续开展对新生群体的团体辅导,扩大团体辅导的影响力。党支部书记等高年级学生干部作为指导员,参与各班团辅活动,扩大党组织在新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各指导员经过明确的分工,确定各自的辅导任务,通过由点到面的辐射作用,使得每一位新生都接受团体辅导。通过骨干带头,明确责任分工,在各个群体中发挥核心作用,一方面可以确保团体辅导的内容可以惠及每一位新生,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党员干部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传统的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具有显著效果和优势。
四、目前达到的成效
开展团辅培训工作新生团辅工作,从培训到活动的开展,不但推动了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而且还实现了党支部领导、管理工作承上启下、顺利交接,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1.创新载体,搭建党员志愿服务平台
目前很多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主要形式是开会、小组学习、讨论等,基本上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灌输模式,团体辅导从一对一到一对多个的模式转变,效率高,省时省力,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2.促进交流,提高纵向支部凝聚力
以此活动为契机,可以充分发挥高年级党支部书记、支委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形式。
3.达到双赢,促成新生团体的自我成长
辅导的本质是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团体辅导是一种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使得新生更有归属感,进而提高新班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建立在党支部的团体心理辅导,一方面培育培养了一批朋辈团辅骨干,另一方面帮助新生尽快融入了研究生群体,教学相长,事半功倍。通过两年的操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发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相信只要继续努力,完善机制,让新生团辅活动成为真正辅助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有效形式。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孙科炎.群体心理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02.
[2]赵菲.心理训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3]中国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钱晨露,学园,2014.05.
[4]汤雅婷、邹锦慧.团体心理训练对护理大专生自我和谐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07.
[5]王锦霞.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5.
[6]杨新惠.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J].大学教育,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