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特点调查分析

2016-05-30陈飞霞林洁张佺

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陈飞霞 林洁 张佺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的调查分析,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的基本特点,从而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与就业指导给予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性向;职业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47-02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性向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们的职业性向类型可以分为六种:传统型、现实型、研究型、企业型、社会型、艺术型,属于每一种特定类型的人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如果个人的兴趣能与职业性向较好的有机结合,个体在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将大为提高,个人职业成功的可能性也将更大,即实现了所谓的“人职匹配”。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的基本特点,以期研究结果为指导和帮助广大高职学生认识自身职业性向特点,从而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与就业指导给予合理化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某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此次调查。随机抽取共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83份,有效率为96.6%。其中,男生254人,占52.3%,女生人229人,占47.7%;理工类338人,占70%,经管文法类145人,占30%。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职业性向的调查,以霍兰德的职业兴趣测试量表为基础,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对量表进来修订和编制。

(三)统计工具

本研究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EXCEL进行统计录入和标准化,然后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各类职业兴趣基本状况分析

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每个人在六种职业兴趣上都会有一个得分,分析六个得分情况可以大致了解一个人的职业性向。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求得各维度的平均数及标准差,对照职业性向量表,总体看来,调查对象各维度得分如表1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调查对象职业倾向整体看来社会型和现实型更为集中。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在性别、年级、科类、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进一步进行差异分析,发現高职学生在职业性向类型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科类差异,在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则差异不显著。

在性别方面,男生女生在六种职业倾向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在现实型和社会型方面,这种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在研究型、艺术型、企业型和传统型方面则差异不显著。结果如表2所示。

在科类方面,理工类专业和经管文法类专业在六种职业倾向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在现实型和研究型方面,这种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在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方面则差异不显著。结果如表3所示。

在年级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高职学生职业性向没有随年级的升高而改变的趋势,这与职业性向作为一种个性特征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一致的。在生源地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城市、村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手机、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获取资讯、交往娱乐的方式以及差异正在缩小、日益趋同。否独生子女上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其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非独生子女在家其实享受着如同独生子女一般的待遇,不管是成长的环境还是教养的方式,区别都在缩小。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兴趣特点分析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认为,社会型职业兴趣者喜欢要求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现实型职业兴趣者喜欢使用工具、机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根据前面数据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倾向社会型和现实型较为突出,因此,进一步对社会型和现实型进行分析,发现:(1)男生在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兴趣得分上明显比女生高。具体来说,男生和女生对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的兴趣有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对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的兴趣更为强烈。(2)理工类学生在现实型职业兴趣得分明显高于经管文法类学生。具体来说,理工类和经管文法类学生对现实型职业的兴趣也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类学生对现实型职业的兴趣比经管文法类学生更为强烈,但他们对社会型职业的兴趣则没有差异。

四、讨论及建议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的总体特点

从研究结果得出,高职院校学生在六种职业兴趣类型里,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兴趣更为集中,即总体倾向社会型和现实型。这与他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特定的职业教育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方面,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真实虚拟的沟通渠道不断地丰富与拓展,大学生愈加重视对情商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也更加乐意参加社团活动和其他学生组织,通过各种平台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更加注重人际交往,更加愿意与人沟通。因此,在职业性向上更加倾向于社会型的工作。另一方面,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注重技能、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引领和影响下,他们也更具自身职业方面的特点,更愿意与物或机械为伍,乐意做实际操作的工作,这也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应有的特点。在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倾向认识较为模糊,甚至对自己职业定位尚未进行考虑,相当一部分想都没想过甚至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哪种类型的职业。基于此,为了提高高职学生对自身职业倾向的认识,将职业兴趣、职业性向等专业测量工具引入职业指导过程,为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和发展提供专业的依据,也为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明确方向和思路。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兴趣的性别特点

从研究结果看,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社会型职业兴趣更突出。一般来说,男生比较看重社会义务,愿意与人打交道、不断结交新的朋友,更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因此,在社会型职业兴趣得分上男性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研究结果看,高职院校学生现实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现实型职业兴趣更突出。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观念,认为男性更善于抽象思维、男性更理性、更独立、更愿意大胆尝试,适宜于对运动机械的操作和各种工程技术类工作。在这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下,男生对职业方面的期望和要求更为突出和显著,因此,在现实型职业兴趣得分上男性有着明显的优势。

男女有别,在实际中开展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还是应该考虑性别特点差异,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地开展工作,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兴趣,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增加工作的稳定性,在职业道路上得到更好更顺畅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兴趣的科类特点

从研究结果看,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型在科类上没有差异,这说明不管是理工类还是经管文法类的学生,都热爱社会性的工作,这与他们个性张扬、热爱交往的特点有关;但现实型在科类上则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类现实型职业兴趣更突出。这与现实型职业兴趣的特点以及理工类专业特点、学科特点分不开。概括地讲,经管文法类专业更侧重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而理工类专业则侧重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理性认识和实验操作的技能。这是基于这样的科类学习特点,才有以上的结论。基于此,如何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科学地引导学生将职业兴趣和专业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专长,应成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勇.大学生职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观察,2008(10).

[2]胡飞跃.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性向研究与实践[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3]杜树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试调查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9).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