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5-30李海平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林业森林

李海平

林业是一个传统行业,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现代的生产方式、经营理念不断更新。必须转变观念,开扩视野,争取林业的经济、政治、人文发展空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新审视林情、人情、地情、天情,走出发展之路,实现生态固本,低碳转型,绿色崛起,富民兴林战略。

一、传统单一的林业经济是林区难以摆脱“两危”困境的根源

传统的林业经济具有产业经济、资源型经济的属性。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基础,经营森林生态社会系统的行业。传统的林业经济是培育和保护森林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其作用的产业经济,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林业经济以市场需求、产业资本、产业产品、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社会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等基本要素体现出产业经济属性;同时也以采掘业的典型特征,诸如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企业布局重构和分散等,具有资源型经济的明显弊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有林区出现可采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木材利用,忽视森林生态等多效益和多种经营的林业经济发展道路存在很大局限性,开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分区发展、林业分工发展等战略思想,但仍然是以木材利用为主,兼顾其他效益的单一发展的林业经济;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采伐森林资源为前提的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开始逐渐显露出弊端。

二、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于全方位、多元化、大战略、快发展,推动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使得天独厚的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应有的经济竞争优势。要使失衡的产业结构向多业并举的优化结构、均衡发展的复合型经济结构转变。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多种效益并求转变。把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树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林业的理念,按照实现森林、土地等资源最优配置和森林土地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利用森林和土地,走资源节约型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为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必须由忽视资源环境与长远利益的资源依赖型、资金依赖型及管理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管理集约型的循环经济转变,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带动经营管理和制度安排等理念创新。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开发林下经济

(1)抓好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努力抓好“林药”、“林菌”、“林禽”等一系列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培育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树立典型样板。(2)多元投入,加强资金扶持。通过补助、金融扶持、社会参与等多种途径,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扶持。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

3.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激励和引导职工去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下大力气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广泛培养和吸纳各方面人才不仅是林业企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林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三、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穿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必须不断加强。过去,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过量的林业采伐消耗了大量资源,疏于管理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严重流失。大部分森工企业由过去的辉煌陷入了低谷,步入了“两危”之中。究其原因,除了森工企业历史遗留形成的典型企业办社会体制,富裕人员多,技术改造欠账等客观原因外,主观上管理粗放,内部流失严重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的企业效益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以增收和节支为重点,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我们应尽早结束林业依赖资源破坏和消耗换取经济发展的阶段,加速转型,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于林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投资周期长、收效慢,靠自筹资金谋求发展在短时间内很难奏效,国家应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投资和扶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林业企业管理,促进林业企业经济再现辉煌。最大化地实现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land produces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