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数学预习有效性的措施

2016-05-30金国胜

甘肃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预习方法预习数学教学

金国胜

【关键词】 数学教学;预习;有效;思想;预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50—0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其本质就是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大概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有个初步认识,并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看不懂,需要在上课的时候着重听老师讲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师和学生不重视预习,或者学生预习方法不得当,使得预习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指导,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首先在思想上重视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由于是自学,可能有很多学生不重视,从而很难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预习重视不够、没有自觉性,预习时敷衍了事,他们总认为老师会在课堂上讲解所有内容。为此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端正态度,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课前预习,并逐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告诉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复习一些旧知识,初步认识新知识的构架和脉络,为完成知识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迁移奠定基础;其次,让学生明白:通过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内化,并会产生一些疑问和困惑,带着这些疑问和困惑去听课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从而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上的准备;最后,要告诉学生预习为他们提供了提升自学能力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正是在锻炼他们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1. 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先通读教学内容,动手标注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这主要是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中,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难点内容加以标注,使新知识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预习不完全等同于自学,因此对遇到的疑、难点,鼓励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分析,并尝试着去解决。

2. 指导学生细读内容,理解主要知识。这是预习的重中之重,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设法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①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概念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列举具体事例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固。②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感受数学。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预习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③指导学生独立解答例题。初中数学教材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设计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先独立地尝试着分析、解答例题,而后再回过头去和教材中的解答思路进行比较,以发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得与失。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他们必然会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④指导学生对比分析数学关系。“对比”是数学学习中最常用又实用的学习方法,因此,经常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数学关系,以理清解题思路。构建知识体系。例如,让学生预习“三角形相似”时,笔者指导学生和“三角形的全等”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对二者的判定定理更清晰,进而为后者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指导学生练习,检查预习效果。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经过独立的预习,已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既能使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教师发现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便于课堂教学时抓住教学重、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预习方法预习数学教学
抓好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