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花”花生香四方
2016-05-30范建行张耀西陈兵
范建行 张耀西 陈兵
“崛起、创新、品牌、梦想、起航”,这是江苏省泗阳县苏花花生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墙上一条格外醒目的标语。合作社理事长李亚娟说:“让家乡的小花生走向世界,这是苏花人的梦想。”
苏花花生专业合作社坐落在泗阳县八集乡南侧。这些年来,苏花人凭借创新的思维,硬是把小花生做成享誉大江南北、致富八方百姓的大产业,先后摘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奖”等桂冠。
产业走向更高视野
“花生虽小,但产业前景无限,我们要做就做全国市场!”这在普通人看来,目标似乎有点远大,但苏花花生专业合作社却将之变成了现实。用李亚娟的话说,这叫高度决定视野,思路改变格局。
种植花生,一直是八集人的“保留项目”,但由于原有的品种壳厚、粒小、出油率低,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效益。2005年,李亚娟突破固有种植思维,引进了壳薄、细腻、适合生食的天府三号、四粒红、海花、花育18、小金生等9个新品种,亩均效益增加三成以上。
“做事高调”的李亚娟不满足于本地“小打小闹”,她一心要在全国闹出“动静”,到全国各地能种花生的地方建基地。2008年以来,苏花先后在吉林松原、辽宁沈阳、河北石家庄、陕西渭南、山东寿光等5省12市县建立起黑花生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6600多亩。“黑花生”成了苏花花生合作社的招牌品种。
种植品种优化了,产量提高了,基地规模扩大了,发展深加工就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苏花先后投资50万元建起两个厂房,成立了百年苏花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苏花”商标。加工的原味花生、白花生、黑花生、竹炭花生、咸干花生、奶香花生、蒜香花生、焦糖花生等12种炒制产品供不应求。
炒制花生虽然“吃香”,但由于工序繁杂,基本属于微利经营。2009年,合作社投资70万元上马轧油机和精炼灌装流水线,加工黑花生油、花生调和油等,去年,又投入45万元新上两条花生油加工自动化流水线,走向产业升级的更高层次。???
做产品重在做品牌。生产经营中,苏花花生合作社把“创立百年基业,打造百年品牌”作为合作社的长远战略考量。李亚娟说,诚信是立身之本,质量是取胜之道,品牌是市场之门,苏花按照无公害、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加工,换来了“中国著名品牌”“全国诚信AAA级品牌企业”等多个荣誉称号。
经营走向更高理念
酒香不怕巷子深。去年,苏花却遇到了销售上的“天花板”。什么事都想问个明白的李亚娟坐不住了,她通过跑市场、问专家,终于得知自己的花生产品卖不动的原因。
“外边的市场早已被‘网住了,自己还停留在发短信、打电话、上门推销、省区代理的销售模式。”深刻的教训,迫使李亚娟转变理念,下决心开始了苏花的“触网行动”。
2015年,苏花投入100多万元,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电商团队,先后入驻淘宝、京东、苏宁和天猫,苏花的30多个花生产品在四大平台上线,当年网上销售1200多万元。
“看一个产业有没有竞争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发展电商的好处令李亚娟非常感慨,“过去省级总代理,销售很难全覆盖,现在是网上平台,没有了中间环节,产品直接卖全国,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企业也提高了知名度。”
“红色电商”是李亚娟的最新创意。身为中共党员的她主动在苏花电商平台亮身份、亮承诺,此举让苏花每天的订单由200多单跳到500多单,还有30多人主动加入了苏花网销联盟,成为推销苏花产品的网络代理商。
合作走向更高境界
“合作社,就是要通过合作,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这是李亚娟领办苏花花生合作社的初衷之一。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合作社的内涵,更让众多农民尝到了种植花生的甜头。
地处成子湖扶贫示范区的裴圩镇陶万村,村民想种植花生增加收入,但又顾虑缺乏种植技术和销路,李亚娟听说后,主动来到该村流转280亩土地,种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富。她鼓励村民们到基地务工,手把手传授他们花生种植和管理技术。目前,苏花花生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已在本地和周边地区发展花生种植面积1.3万余亩,累计带动农户1600余户,帮助合作社社员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苏花花生合作社把利润尽可能多地回报给农民:按照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社员的花生;按照高于20%的租金流转社员的土地;吸纳社员进入合作社上班,并按照高于普通农字号企业50%的标准给工人发工资。
“聚势待发,谋远共赢。”又是苏花花生合作社墙上的又一条醒目标语,它仿佛让人听到了苏花人同舟共济、勇攀高峰的铿锵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