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区域地理问题解析力的实践与探索

2016-05-30董萍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解析要素定位

董萍

摘要:区域地理问题的解析力是指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位置、描述区域地理要素的分布、综合归纳区域地理特征、探讨与评价区域人类活动从而解决区域问题的能力。区域地理问题解决成果对于制定区域合理规划、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我们要侧重培养以下区域地理问题的解析力:区域位置定位能力、区域特征归纳能力、区域成因分析能力、区域发展解决能力。

关键词: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问题的解析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57-01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重要的一部分,它展示地球表面主要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区域地理问题的解析力是指学生能掌握区域地理的位置、描述区域地理要素的分布、综合归纳区域地理特征、探讨区域人类活动从而解决区域问题的能力。区域地理问题解决成果对于制定区域合理规划、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人口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近年来,“分析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也已成为地理题的设计主流。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学习区域的一般步骤,全面掌握区域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并能用正确的地理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侧重培养以下区域地理问题的解析力:

一、在哪里——提高区域位置定位能力

地理位置是认识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不同的地理位置导致区域内各组成要素及要素的组合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区域地理特征。所以,地理区域问题的解答思维原点就是区域的空间位置。

区域地理位置主要是通过区域地图呈现的,在教学中,要重视区域地图的教学。区域地图教学,要强化读图和填图,建立学生地理空间感。上课要多用图导入、用图讲解、用图训练。区域位置的学习首先是从世界地图或中国区域地图开始,将区域位置落实在这两幅图中,然后再分析该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和形状轮廓,在学生的脑海搭建起整体的空间位置。

熟悉了区域位置,在解决区域问题时,就能很好的进行区域定位。区域定位方法有经纬线定位法、相对位置定位法、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和轮廓定位法等。在解决问题时,可从图中或材料中捕获自己已知的信息来进行正确的区域定位。

二、怎么样——提高区域特征归纳能力

知道了区域在哪里后,就要了解区域怎么样了。对于一个区域的认识主要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去认识。自然地理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等。人文地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旅游、宗教、政治等解。因此,我们首先要弄清区域内单个地理要素分布规律和特征,再把各地理要素综合在一起分析研究,从各种事象相互关联中把握区域的整体特征。

在理清区域内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归纳出最具特色的特征。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突出的“暖湿”、东北地区的“冷湿”、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这些最具本质的区域特征就是区域地理的“神”。抓住区域显著特征来解决区域地理问题,就抓住了学习区域的一条思维链,不仅能串起教材中貌似零散的各个区域要素,更能培养学生发现特征、归纳特征、分析特征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为什么——提高区域成因分析能力

地理区域具有整体性,许多要素互存因果关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启发学生探索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地域联系等,促进学生空间联系能力的形成。

例如区域的纬度位置决定了这个区域热量的多少,进而影响温度带和气候、影响植被、河流、农作物以及房屋等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所以冬天河流要结冰,农业的生长期短,作物熟制一般是一年一熟,民居特点是窗户小、墙厚等。

区域的海陆位置决定了这个区域降水的多少,进而影响这个地区的干湿区、影响该地的植被、河流、农作物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西北地区,由于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农业为灌溉农业等。

区域地形的分布对海洋湿润气流的有阻挡作用,以及地形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等都会对该地的降水带来影响,地势则对气温产生较大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四、怎么办——提高区域发展解决能力

区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在不断探索中螺旋式上升的,难免在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人口、生态环境上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要落脚到发展上,因此分析此类问题始终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来制定发展策略。解决方法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根据区域自然、人文环境特征,评价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发挥区域的优势,改善区域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最终取得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

例如,为了突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进措施,可按“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保护”的线索来组织学习材料。讲“地理位置”时,让学生清楚受太行山、秦岭的阻挡,导致黄土堆积,土质疏松,加上位于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7、8月,多暴雨。加上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又遭到开垦、采矿、修路等人文因素的破坏,所以导致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要想得到改善和治理,就要从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修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和合理安排人类的劳动生产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这里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区域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体。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了熟记地球表面各区域的“地名和物产”,更重要的是为了掌握地表各主要区域的地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解决区域自然、经济发展的问题,并合理规划趋向和前景,所以培养学生区域地理问题解析力,我们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成都市棕北中学)

参考文献:

[1]房爱军.充分利用区域地理的有效复习,培养学生的区域综合分析能力,新课程学习,2010年第7期

[2]汤国荣.关注区域分析与综合,培养地理空间与综合思维能力,地理教学,2013年期第16

猜你喜欢

解析要素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相机解析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