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

2016-05-30德吉赤来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班会心理健康班主任

德吉赤来

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在人类进入新纪元的今天,我们的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教育不再是机械的知识和技能的追求,而开始注重孩子素质和能力的追求,因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小学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将要背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蒙”。我国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随着其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面对学习、社会竞争的压力,独生子女人际交往的困惑,耐挫能力的缺失等等,在其心理上有脆弱需扶持的一面。因此,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专职心理教师缺失的今天,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尤其是小学班主任,是与孩子接触最多的,最能发现孩子心理变化的,也是最该掌握好心理学的知识,及时开展疏导、矫正的先行者,是学生的首席健康心理守护者。

一、全面了解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前提

十几年班主任工作中长期观察和不断积累,我发现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紧张心理

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孩子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增多,例如:频繁的考核、竞赛,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他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

2、懒惰心理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小学生在完成当天的作业时,常找到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而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依赖性强,缺少上进心是产生懒惰心理的主要原因,而家长的过分溺爱,大包大揽,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

3、逆反心理

小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高年级,不再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对家长的话惟命是从。这是因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身心发展,个性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从心理上看,他们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富于幻想、喜欢参与。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讨厌成人把他们仍当作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然而,由于他们毕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求知欲虽旺,但不持久,且易转移兴趣;他们虽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但其批判的行为常常又是盲目的。这种反差,正是导致“逆反”心理滋生的主观因素。

4、“学困生”的自卑心理

研究表明,学困生中有许多人都患有“多动症”,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过度的紧张也会引发增强“多动症”的不良症状。这些学生除了多动外,还会有心理障碍。学困生由于受到同龄人的排斥,产生过分紧张心理。他们过剩的能量,不但会惹恼成年人,而且也会使同龄朋友远离他们。其次,这些学生很可能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这主要是他们的注意时间非常短,很难集中精力听讲,以至于成绩很不尽人意,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如人,从而失去自尊、自信,产生自卑的心理。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了解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进一步开拓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

1、合理安排,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功能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班主任上班会心理课,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比如,针对学生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产生的精神紧张,心情压抑的心理,开展以《学习的苦与乐》为话题的班会心理课,让学生尽情倾诉学习的“苦”,在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从而以乐观心态正确面对学习生活;对依赖性强,缺乏恒心、毅力,产生懒惰心理的学生,开展以《动手又动脑》《我是“小医生”》等为主题的班会心理课,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觉纠正不良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逆反的心理特点,可开展《“两面人”》《我是谁》等为主题的班会心理课,对学生进行人格辅导。

2、见缝插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班主任可以经过整合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只要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就会有所收获。如讲故事、猜谜、文体活动等所营造的轻松氛围,能让学生因学习负担带来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小品表演、讨论活动等,让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生动的情境再现中,更清楚地看到问题,从而知道怎样克服懒惰心理;角色游戏、趣味小测试等,让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有所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从而消除逆反心理。

3、主动出击,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须主动争取本班学生家长的配合,使家校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进行一些家庭教育心理指导,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利用现代信息通讯,及时了解学生校外情况,指导家长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探讨教育新方法,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

猜你喜欢

班会心理健康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