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境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研究

2016-05-30聂娜

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聂娜

摘 要:通过对郑州大学部分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网络媒介宣传认同度的调研分析发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渠道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和课堂教学;同学们参与网络舆论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但是对于网络媒介的认可度较高。我们应当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积极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利用网络文化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网络境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及践行途径。

关键词:网络境域;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31-02

一、研究背景

当前,网络媒介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正日益成为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工具。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也成为大众传播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河南省均居全国中等水平,且郑州大学的生源遍布全国各地,因此以河南省郑州大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具有典型意义,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和广泛性。为此我们特选取的公众调查对象为郑州大学在读学生,对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及网络宣传态度进行抽样调查。

二、网络境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概况

从调查方式看,本次调查以抽样调查为主;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专业和性别的差异性,从而使调查结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反应出调查对象的总体特征。问卷分问卷一12个小题,问卷二11个小题,共有23个小题。此次调研共发放了31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达到92.6%。从占比情况看,调查样本中男性占64.8%,女性占35.2%;2011级学生占16.7%,2012级学生占30.3%,2013级学生占28.2%,2014级学生占24.7%。从调查结果看,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为科学地反映出网络环境下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

三、调研结果及结论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同度分析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不到位

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来看,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内涵意义“有所了解的”占57.1%,“不是很清楚的”占35.5%,“不清楚的”占7.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较为肤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不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略懂皮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了解核心价值观,才能明白它的先进性和正确性,才能更好的将它融会贯通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更好的践行。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更多学生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

2.大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肯定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的占66.6%,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而选择“一般”的也占到了33.4%。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的关注度较高,了解大学生是否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至关重要。通过调研我们还可以看到认为“需要”的占82.2%,认为“不需要”和“无所谓”的分别占9.1%和8.7%,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认同的。总体上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肯定态度,内心愿意身体力行的去践行核心价值观。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受多种因素影响

调研数据结果告诉我们,有24.8%的学生认为“社会腐败”是影响其确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认为是由于“全球背景下西方观念的渗透和打击”和“学校和家庭价值教育的缺乏”的学生分别占了21%和20.2%。由此可见,最大的影响是社会因素,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选择“网络”和“自身原因”的分别占18.9%和15.1%,说明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与网络媒介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同时大学生也要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和素质建设。

4.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可看出,学生在选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时,认为应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占比达到65.9%,认为应“推选社会道德模范”、“政府加强宣传”的分别占13.9%和8.5%,选择“其他”的占11.5%,表明有一条更容易令人接受的途径便是在学校和家庭中推行价值观教育。通过更深层次的调研发现,在如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上,认为应该“党的干部发挥模范作用”和“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等问题”的分别达到17.3%和15%,说明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内干部的培养,并逐渐消除各种社会不公平现象。认为应该“建立道德激励制”的占14.1%,应“巩固发展价值体系的经济基础”的占14.2%,由此得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种有效方式便是建立可广泛施行的道德激励制度,同时注重加强对发展体系的巩固。

(二)大学生对使用网络渠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

1.网络渠道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较小

社会上多方面的研究显示,网络新媒体是目前大学生接触频率最高、涵盖范围最广的信息媒介,从理论上看,高校教育工作者可将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网络媒介来进行宣传和培养。但是目前,多数高校未能完全利用网络这一有效宣传阵地,未让其发挥出较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传播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能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2.大学生对网络中的多数内容持怀疑态度

调查结果可看出,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渠道有24.8%来自“新闻网页”,“微博”和“百度搜索”分别占20.6%和21.2%。在调查“网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陷”问题时,学生中有45.3%认为如果用网络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会出现“只强调一个方面,内容有所缺陷”的问题,表明网络媒介还不能使学生产生充分的信任感。

3.大学生在面对网络宣传内容时具有较大自主选择性

被问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宣传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时,学生中认为网络宣传存在“针对性不足,缺乏吸引力”问题的占30.2%,认为“与民生问题脱离,缺乏感染力”的占24.1%。这一结果表明,我们在利用网络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该找到网络传播的规律,与大学生群体的独特性相结合,使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教育更加积极有效。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网络建设息息相关

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61.3%的学生认为中国“网络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比例相互影响”,认为“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分别占22%和16.7%。对于在网络中“你乐意接受何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问题,30.1%的学生表示可接受“学习优秀人物事迹”的教育方式,22.9%的学生接受“征集实践活动”的教育方式,认为这样能够真切体验到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0.2%的学生愿意参加宣讲活动,认为宣讲活动会使得自身的情绪和精神得到振奋。

四、网络境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途径

加强当代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网络境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途径的构建,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使用网络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

高校应积极创建生动、活泼,有特色、有层次、能吸引大学生关注和喜爱的网站,并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传播的重要阵地。内容上,要贴近学生年龄和实际,结合线上多角度宣传,线下多形式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系统的为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形式上,要充分利用信息现代化数字技术,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存储、系统科学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创新领域,形成图文并茂、视听并举的综合表达教育内容;手段上,要结合主流媒体舆论报道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通过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和交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境域下的传播能够摆脱教条主义、古板色彩,成为同学们所喜爱、愿意主动接受并自发宣传的一种社会潮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应注重显、隐性教育的结合

在网络境域下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需要结合大学生接受心理对主流信息的传播进行软化处理,注重顯性宣传和隐性传播相结合,双线并行,以取得更好的培育效果。一方面我们要对网络上的热议话题加以正确引导,推动正面声音,引导中间声音,化解负面声音,用于担当“网络意见领袖”,发挥起高校应有的教育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力求把网络上自觉形成的价值理念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以人为本”原则作为处理网络复杂问题的核心原则,以隐形教育取代隐瞒压制,引领话语权,积极孕育高校网络文化品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络文化的不竭源泉,增强其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网络伦理教育,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人本支持

相对于大学生传统的认知途径,道德在网络媒介的传播教育中应占主体地位,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可以使人们自主自律的网络道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网络媒介文化的主流思想。积极开展网络伦理教育,加强道德培植和情操修养,使人文精神贯穿于整个网络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在边疆地区,还存在着十分艰巨的网络文化建设任务,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都造成了严峻威胁。他们正加紧在网络领域抢夺阵地,企图通过影响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来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我们要在网络实践中积极构建道德自律体系,提高对网络负面暗流的警惕性并自觉抵制,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普遍认同。

(四)提供良好的网络生活空间,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高校应为学生打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上的宝贵时间应用于查阅资料、拓展理论视野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上敏感的意识形态,旗帜鲜明的维护国家安全。主动适应时代需求,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和形式,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打造能为学生提供学习资讯、生活便利、娱乐内容等多方位的网上生活空间。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到校园网咨询的方方面面,使大学生在享受校园网的便捷服务时,耳濡目染,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得到加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进一步提升其思想政治水平。

(五)网络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活动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到,仅通过网络的单向传播难于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为增强网络媒介的互动效果,可将网络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人际间的互动传播,使线上线下的互动和交流频度更高、深度更广,更加充分的利用网络即时通讯手段,如qq、微信等,使核心价值观的人际传播更为广泛。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网络上学生出现的一些认识偏差并非由于网络本身特质所造成,而实际上是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折射。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去磨练,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以各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学生真正走入社会,了解社会,而不是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环境之中,从而改变不切实际的想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是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因素。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应当从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和视角出发,理性设计、规划和实施。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作为我们开展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理论基础,在大学生思想接受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运用好互联网载体,完善好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机制,构建起安全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体制。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斯特[美].认同的力量(中文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邓若伊,蒋忠波.网络传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9期.

[3]虢美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研究.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9月,第34卷第5期.

[4]林壹.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6月.

[5]徐柏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域大学生生活的互融机制.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2月.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