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中加强学风建设的载体研究

2016-05-30姚蓉蓉

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载体高校

姚蓉蓉

摘 要:学风建设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学风建设离不开载体的运用,高校学风建设的构想是否适应学校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是否正真有利于学生发展,不仅在于学风建设的内容,也取决于学风建设载体的选择。本文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学风建设载体的研究与思考,探索在加入具体条件后,高校应如何选择与运用适当的载体促进学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风建设;载体

中图分类号:G2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28-02

学风建设是各大高校长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孕育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沃土,更是判断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体现着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是永恒发展主题。但是,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长期建设的内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的学风建设是离不开运用载体的,而载体的选择与运用关系着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反映着高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是高校的办学质量、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接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学专业不同即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中应运用不同载体以达到学风建设的目标对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中加强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风建设不仅反映学校的育人方式,教学氛围及师生品质,也是衡量高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开展学风建设,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动态,做到有目标,有方向。

(一)加强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它是高校的立校之基,发展之本。良好的学风会使学生在相互影响中提高学习主动性,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及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为高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反,不良的学风不仅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还给学校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性,对高校的发展埋下隐患。由此可见,学风建设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建设优良的学风势在必行。

其次,加强学风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良好的学风则是一所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根本保证。学风建设就是要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学生在优良学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积极进取,不断前进。

(二)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中加强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1.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的定义

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和等级:(1)专科教育层次;(2)本科教育层次;(3)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4)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根据高考录取批次及学校办学基础的不同,大学本科一般分为一本、二本、三本,但它们属于一个层次和等级(即本科教育等级),同时本科又分为“重点本科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在大学本科的学制通常按规定分为四年,医学类为五年,四个年级的所学课程由浅到深也是不同的。另外,教育与专业研究分科目前主要分为理科、文科和工科,也可以分为非艺术类专业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科门类有含艺术学门类在内的12个门类,专业类为92个,专业有506种,其中基本专业352种,特设专业154种。總结上述观点,可以将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定义为受教育程度不同,文化程度相对存在差异,所学专业知识不同及所处教学环境不同的大学生群体。

2.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中加强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良好的体现学校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有助于端正学生学习和思想的正确导向。良好的学风建设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对于学校的整体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新媒体时代,学生的思想观念或受外界影响或自身想法多样,其变化已经远远超出学校教育的可控范围,因此,学风建设的引导作用与教育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在各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高校在学风建设中应该实事求是,着实做到“以生为本”,从本校基础建设,生源情况以及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基本方面出发,以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及学生素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制定学风建设的相关管理政策和规划。

二、利用载体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中加强学风建设

(一)学风建设载体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

学风建设离不开一定的载体。目前在各研究领域针对学风建设这一方面,我国学者主要将其载体分为四类,即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和传媒载体。

1.管理载体。指用于规范、约束和协调教育主客体行为的规章制度,管理载体实现着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是学风建设的根本保证。

2.文化载体。指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即校风校训、文化理念、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建筑风格、校园绿化等。在高校学风建设载体的选择与运用上,文化载体主要起改善和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的作用。

3.活动载体。指承载学风建设主题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它是学风建设的主要阵地,应提倡充分发挥着活动载体第二课堂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传媒载体。主要包括传统媒体与同学们广泛使用的如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新传媒载体具有传递迅速、覆盖面广、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具有知识性、舆论性和导向性的特点,不断开创着学风建设的新阵地。

此外,学风建设载体还包括:(1)以党建为载体的学风建设,主要途径有:发挥党员的辐射作用、加强党员制度的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做好大学生入党的把关、加强党员组织的建设、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学风等;(2)以学习型社团为载体的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一系列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出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加强学风建设等。

(二)学风建设载体的创新载体

高校学风建设能够良好运行,离不开有利载体的支持。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等多种载体为高校学风建设的良好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除了上面几种常见的载体外,还有一些新兴的载体也在潜移默化地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着影响,便是网络载体的出现与使用。

1.网络载体的新应用

网络载体是一种实用且便捷的载体形式。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网络是一种新兴的传媒方式,人们通过网络实现沟通、交流。网络载体简易、便捷的操作方式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校园文化在每个学生之间传递、交流,利用网络载体的新应用切实有效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水平的提高。

2.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大力发展新型学风建设的载体

针对不同年级和类型的学生,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载体进行不同的学业监督。根据学生学习进度以及学习的自觉性设置不同的作业及试题检测,这种方式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了与自身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现在,全国各大高校都已经逐步开始试图利用网络载体推进学风建设,并且在推进过程中完善网络载体的不足,改进网络载体的弊端,从而使高校学风建设能够真正在学生中得以推广。今后,网络载体必定会成为普及成为新型的载体,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有利的保障。

三、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中加强学风建设载体的选择运用及创新

(一)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中加强学风建设载体的选择运用

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正确的选择和运用各种载体十分关键,它直接关系着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选择和运用不同的管理载体很有必要。加强班级管理,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端正思想,避免考试作弊,论文造假等不良风气的发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形成正面的积极的学风。

2.文化载体的有效运用是高校学风建设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校园文化产品对学生进行推广式教育,特别是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之间,开展针对性的产品推广,把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的侧重点因人而异的放在分类群体之中。

3.活动载体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展示。活动的开展与参与离不开学生,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活动当中,按照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不仅尊重了个体发展,调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外,还在活动中成长成才、完善自我。

4.重视传媒载体的力量。现今的媒体发展趋势越来越迅猛,传媒载体逐渐成为了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中,选择与使用传播媒体的侧重点会具有一些差异,因此,需要不断增强传统媒体的实用性,发挥新型媒体的易读易传播性。

(二)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中加强学风建设载体的创新

以上所述学风建设载体均是通过心理学理论或以高校建设为出发點,以学生偏好为载体选择的学风建设较为少见。因此上述的载体在实际运用中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文化载体所强调的校园文化,其形式老套不为学生所接受;管理载体由于过分压抑学生的个性,学生从本质上是抵触的;由于活动载体所选择的形式大多为“老师确定活动方式、学生参与活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在被迫接受学风建设,而不是在主动参与;由于教育的特殊性质,学校在选择传媒内容时,较为保守、呆板,所以学生们不感兴趣,导致传媒载体的影响力下降,学风建设的新阵地失去了其价值。所以学风建设载体的创新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尝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学风建设。大学教育在实际层面上来说,是通过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以便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岗位从而实现人生价值,所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学风建设就显的比较适宜当下的情况,其创新点就在于:职业选择分类本身就可以完成对学生类型的分类,即学生通过自我定位确定自己的坐标,而“规划”又体现在时间段的划分上,即大一至大四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因而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使得学风建设更加人性化。目前很多高校都有针对就业所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性尝试,如开办就业指导中心、定期举行就业知识讲座等,以此来营造学风建设的氛围,建立有效地基础设施和软实环境。学校与老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在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划分同学生类型、学习阶段相结合,制定出行而有效的学风建设方案,来增强学风建设的效果。

总之,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力量。作为培养国家高等人才的基地,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这一个系统工程的艰苦性与长期性,“以学生为本”从谋求学生利益出发,以提高学生文化及素质修养为目的,锲而不舍地抓学风建设,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明永.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2]侯雪峰,刘莉.高等院校学风建设载体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3]薛波,王莉,付瑞琼.高校学风建设的载体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04).

[4]黄乃文.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方法[M].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载体高校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