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在校大学生对韩国国家印象调查

2016-05-30曹莹莹

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韩流跨文化交际韩国

曹莹莹

摘 要:本文以中国青年对韩国国家印象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某重点大学在校学生作为目标人群,从对韩国的整体印象、旅游、文化、语言、品牌、饮食和最深记忆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并就调查结果分别从全体被试、不同性别、不同地域、学业背景四个角度入手,结合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对国家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韩国;国家印象;韩流;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25-03

一、调查背景

随着时代发展,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多元文化也滲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地理位置濒临,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往来频繁,然而,在中韩两国友好往来的同时,一些历史问题、民族问题与文化冲突问题等依旧存在,跨文化交际的碰撞也日益凸显。青年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肩负着中韩两国未来交流的使命,这一群体对韩国的国家印象如何?两国青年的跨文化交流是否会受此影响?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在中国某重点大学展开了本次调查。

二、理论依据

印象是认知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再现,是主体根据价值观、知识、信仰、历史经验等对客体产生的概括性看法,具有稳定性与固定性(蒋建忠,2009)。

从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的角度看,对一个国家的印象与该国的国家形象密切相关;从个人角度看,影响国家印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兴趣与动机、学校教育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大众媒体传播、精神文化产品、出境旅游、购买进口产品和周围人的影响等。但同时,个人的心理因素也会对国家印象产生深度影响,首先就是定势与偏见。定势是一种思维定式,是过于一般化、简单化、忽略细节、夸大某种信念的认知方式,它带有既定的信念和情感,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的定势有利于交际,一旦定势有了偏差,就会导致偏见。偏见,是对事实调查之前就形成的一种不成熟评价,是一种僵化、不可逆、不合理的反感心态(吴为善、严慧仙,2009)。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盖尔首次提出,经奥斯古德和坦南伯姆等发展,发现了“一致性效应”理论,它强调“新的信息一般不改变事先的印象”,与此相关的是“吝啬鬼效应”。美国社会学者苏珊·菲斯克和谢利·泰勒的研究表明,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在认知过程中喜欢走捷径,力行“认知经济”,只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印象最必要的信息(转引自蒋建忠,2009)。

印象理论、定势与偏见、“一致性效应”和“吝啬鬼效应”都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影响人们对其他国家的国家印象。本文以上述理论依据为支撑,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对韩国的国家印象及对韩国文化的偏好度。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本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考察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对韩国的国家印象,问卷包含七个方面、10个题目,具体分布如下:

本次调查在中国某重点大学进行,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其中男生17人,女生38人,年龄分布在17-26岁之间,国籍均为中国。此外,自然信息采集了性别、学历、年龄、专业、故乡等方面。调查问卷个别题目中设置了“其它”选项,但调查结果并不突出,笔者在下文中不做深入探讨。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以百分比制数据统计法为主,对全体人员的统计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对男生与女生、文科生与理科生、南方男生与北方男生、南方女生与北方女生四个方面进行差异分析,进而得出相应结论。

(一)基于全体被试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1.整体印象

在所有被试者中,62%的人选择一般,33%的人选择好,5%的人选择非常好,没有选择不好和非常不好的被试者。绝大多数高校在校生并没有去过韩国,但整体上对韩国国家印象趋于正面。少数对韩不良印象主要集中在“端午节申遗”问题上,约占15%。其它不良印象如“韩国人看低中国人”,“韩剧是一种文化侵略”,“韩国人素质不太高,制造假货卖给中国人,带中国游客在韩国吃过期海鲜”,“韩国人吃饭声音太吵”,“韩国物价太高了”,“白头山事件”等。

上述对韩不良印象有些是被试者对事件本身的误解,是“一致性效应”理论的体现,尽管众专家学者对“端午节申遗”事件做了相关解释,但有些被试者依然对新信息视而不见;有些是根据他人经验的猜测与估计,有些是自身对韩国有一定的思维定式与偏见,有些可能受到个别韩国人以及网络的影响。由此可见,要想树立良好的国家印象,国家与国民需要共同努力。

2.最深记忆点

有64%的人选择韩剧,58%的人选择整容,38%的人选择化妆品,31%的人选择服饰,22%的人选择综艺,18%的人选择美食,13%的人选择旅游。

电视剧制造业与化妆品业等是韩国政府大力发展的经济支柱型产业,因此我国青年知识分子对韩国的影视剧及综艺关注较多,对整容、服饰和化妆品这些有关韩国的审美因素也印象深刻。

3.文化

调查显示,通过网络了解韩国文化的人占51%,通过其它大众媒体了解韩国的人占34%,通过身旁亲朋好友口述经历了解韩国的人占13%,通过阅读书籍了解韩国的人占2%。此现象充分说明年轻人对于网络和大众传媒非常依赖,这两个因素对国家印象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体验方面,有55%的人愿意“亲手制作韩国美食”,有51%的人愿意“穿韩服”,有33%的人选择学习“礼仪规范”和“游览韩屋村”,有29%的人选择体验“民俗游戏”,有20%的人选择参加“民俗婚礼”。

我们可以看出,“吃”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有民族特色的内容也很吸引高校学生,愿意体验韩国“传统婚礼”的人数较少,其原因可能是调查对象为年轻人,暂时对婚姻等话题不感兴趣。

4.旅游

据统计,有60%的被试者打算去韩国;有31%的被试者对韩国并不感兴趣,不想去;有9%的被试者曾去过韩国;没有去过韩国很多次的被试者。因此没去过而想去韩国看看的人占大多数。所有被试者中有51%的人想去首尔,有39%的人想去济州岛,有8%的人想去釜山,有2%的人想去全州,没有人想去仁川。

笔者曾在韩国工作生活一年,首尔、济州岛、釜山、仁川、全州均是韩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调查结果中想去全州和仁川的被试者很少,这体现了“吝啬鬼效应”,人们只愿意感知韩国最著名的城市,认为没必要对其它大型城市引起关注。全州的韩屋村和拌饭在享誉韩国,可外国人并不熟知;仁川建有国际机场,因为它紧邻首尔市,所以很多外国人认为首尔和仁川是一个城市。其次,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还与全州和仁川的城市宣传较弱有关。

5.语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所有被试者中有45%的人选择了“欧巴”(哥哥),有25%的人选择了“阿尼哈赛哟”(你好),有17%的人选择了“康撒哈密达”(谢谢),有13%的人选择了“撒浪嘿哟”(我爱你),称呼词汇“阿泽西”(大叔)无人选择。由此可见,近年来随着韩剧的引进,《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受到青年人的追捧,“欧巴”一词经常出现于韩剧中,观众对此耳濡目染,对于韩语“你好”、“谢谢”、“我爱你”等常用口语也有一定的感知度,大多数被试者没去过韩国,所以“阿泽西”(大叔)这样的常见称呼语对被试者来说很冷门。

6.美食

统计结果显示,被试者中58%的人喜欢炸鸡,53%的人喜欢烤肉,49%的人喜欢拌饭,24%的人喜欢部队火锅,20%的人喜欢炒年糕,7%的人喜欢活章鱼。

伴随着中韩贸易的友好往来,越来越多的韩国商人来到中国,韩餐饮食行业也不断兴起,由于韩餐的食材和口味与中国相似,所以韩餐在国内尤其是青年群体中认可率很高,炸鸡、烤肉和拌饭等典型的韩食非常受欢迎。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热衷于食熟肉,因此并不习惯吃“活章鱼”这样的生食,所以喜欢吃“活章鱼”的人数仅为7%。

7.品牌

一提到韩国品牌,被试者群体有58%的人选择电子/汽车类,有31%的人选择化妆品类,有11%的人选择服饰类。众所周知,韩国的电子产品和汽车制造业比较发达,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全世界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韩国是一个注重形象的国度,化妆品研发技术超前,服饰流行时尚,很多中国人通过各种渠道购买韩国商品。

(二)基于不同性别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不同性别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有所不同。笔者从不同性别角度分析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表格内容可得出,在对韩“最深记忆点”中,女孩更为注重服饰与外貌,男生对此无太大关注;在旅游方面,女生最想去首尔购物,男生最想去济州岛游览;在饮食上,男生女生都喜爱韩国的炸鸡、拌饭和烤肉,令人惊奇的是,所有被试者中,男生们竟然无人愿意尝试“活章鱼”,女生中有11%的人表示敢于尝试“活章鱼”,这个结果非常有趣;在品牌上,女生的关注点比较广泛,而男生中有88%的人关注电子汽车产品;在文化体验上,63%的女生选择“穿韩服”或“制作韩国美食”,47%的男生选择“游览韩屋村”,41%的男生选择“民俗游戏”。

综上所述,基于男女性别的差异,对韩国的国家印象也有所差异。这样的结果与性别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女孩天生爱美丽,重打扮,喜欢逛街,喜欢美食,男孩爱旅游,不重外表,喜欢电子汽车和游戏,这些都在调查结果中有一定体现。

(三)基于地域与性别综合差异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地域与性别差异还存在关联。通过数据归纳,南北方女生差异如下表: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北方女生比南方女生更喜欢“韩剧”,南方女生比北方女生更在意“服饰”,两者均关注“化妆品”,最后由于性格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北方女生在性格上比较直爽勇敢,更愿意挑战“活章鱼”。

而南北方男生差异如下表:

由于中国北方省市距离韩国较近,出行也很方便,所以大多数北方男生对韩国较感兴趣,而南方男生由于地缘距离,不想去韩国的人数高达50%;南北方男生对韩国整体印象一般,可能与个人关注度有关;北方男生与南方男生分别对韩国“整容”和“韩剧”印象最为深刻,这两方面也是韩国在国际上大力推广的文化;我国北方饮食口味偏重,咸辣居多,南方饮食口味偏清淡,因此导致北方男生对韩国的“拌饭”和“烤肉”十分喜爱,南方男生对这两种食物并不感冒;针对“电子汽车”类,南北方男生都特别感兴趣,但也有小部分北方男生提到韩国品牌最先想到“化妆品”,笔者推测可能是由于家人朋友的影响。

(四)基于学业背景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学业背景的差异也会对认知产生一定影响。通过数据归纳,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观察调查结果,差异如下表:

从学科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文科生与理科生在思维方式上有些不同,这些不同在调查问卷中有所体现。文科生思维相对发散,受地理历史文学文化等知识的影响,大多数人追求精神,注重浪漫,天真勇敢,比较重视外表,因此他们对韩国文化有较高的接受度,对“整容”印象深刻,想去美丽浪漫的“济州岛”,对“民俗游戏”也充满好奇心,更乐于尝试“活章鱼”。相对而言,理科生思维缜密,逻辑性强,更重视现实,有73%的理科生对韩国“印象一般”,说明一些理科生并没有关注过韩国文化,在旅游方面也选择了韩国首都“首尔”这样的政治经济都市,对“民俗游戏”不大感冒,对“活章鱼”这样超乎寻常的食物无人愿意尝试。

五、结论

通过调查在校大学生对韩国的国家印象,从整体、性别、地域、学科四个角度,利用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世界范围内,在国际舞台上,不仅要注重国家形象的塑造,更要从多方面把握他国人对本国国家印象的形成。积极的国家形象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国家印象,二者密切相关。

(2)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定势与偏见,“一致性效应”与“吝啬鬼效应”确实会对国家印象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国家间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些刻板印象也会有所改观。

(3)从个人因素来看,思维、心理、动机、兴趣、性别、地域、学识等方面都会对国家印象的形成有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劉国峰,董鑫.用刻板印象理论浅析国家印象的形成.视听,2014第12期.

[3]蒋建中.印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金世仁.关于韩流、韩国旅游意向、韩国医疗旅游印象的关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许娜.中国网民涉韩话语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孙佳山,戚琳.跨文化传播中的韩流现象.青年文艺论坛,2014第39期.

猜你喜欢

韩流跨文化交际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在韩国走马观花
“反韩流”排名:中印泰列前三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浅谈湖南地区“韩流热潮”与湖南高校韩国语教学
韩流文化的营销传播模式
韩流消退之后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