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高等教育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6-05-30弓洪玮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1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高等教育京津冀

弓洪玮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在新形势、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建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战略部署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教育肩负着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承担着推进科学进步、科技创新的职责。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更长远的推动力和更广泛的辐射力,在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等教育

随着中国城镇化转型和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京津冀城市群正在成为未来工作我国经济格局中最具活力的核心地带和引擎区域。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工作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京津冀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板块中极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隆起地带,是我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据行业研究网相关数据,以2014年为列,京津冀三地总人口1.0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98%;京津冀三地生产总值达62172亿元,占全国的10.9%;三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61.8亿元,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9%;三地进出口总额6124.8亿美元,占全国的14.7%。京津冀不仅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样是中国的人才资源聚集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北京地区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众多,聚集了京津冀的大批人才,在人才培养能力、人才资源的规模和素质等方面都走在国内其他地区前列。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首都人才、科教资源的结构、素质显出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压力的不相适应,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势必导致高层次人才流失,减弱区域创新能力,危及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后劲,阻碍环渤海区域的发展。

一、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北京市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齐全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中心。截止2014年,北京市普通高校共有89 所,占全國普通高校总数的4%,其中高水平大学比重较高,中央部署高校35 所,占全国部属高校的三成 ;其中“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所,占全国的23.1%;有“211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26所,占全国的23.2%。高校以及研究院所拥有的博士点、硕士点,理工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类研究基地,重点学科数量等教育资源数量占全国的55%,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

天津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之一,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与积淀,具有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5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8所、民办院校11所、高职学院26所。国家教育部属高校2所,“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11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各2所,中央其他各部、委所属院校1所,天津市地方所属院校22所。

相比之下,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资源明显大而不强,2013年河北省有普通高校118所,占京津冀数量的45%,普通高校在校生约117.43,更是占据了京津冀三地在校生人数的半壁江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与教育投入的不足,河北省仅有的1所省属“211工程”大学还坐落在天津市,

比较三地高等教育资源状况,师资力量、优势资源、教育经费投入等各方面,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都存在较大差距。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本科、专科、独立学院)的教职工数量,北京是河北省的1.1倍;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北京是河北的68倍;河北省2014年高等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经费仅为1.2万,是北京市的五分之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育公平发展,也制约了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

二、高等教育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承担着推进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的职责。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更长远的推动力和更广泛的辐射力,在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资源与能源等方面的约束是北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信息中心,而且还是全国高等教育中心。由于自然教学资源的紧缺,不同类别高校在发展目标定位趋同,特别是农业、林业、钢铁、地质等行业特色高校,其人才培养与我国基础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应用能力,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北京有限的地理空间、自然资源难使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目标难以实现。

数量众多的高等学校对于首都人口、资源的压力巨大。北京高校数量庞大,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人数众多,并且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京,致使北京有限的空间地理、能源、资源环境更加难以承受,不仅造成了许多城市病,而且也形成了人才大量囤积的局面,人才资源优势难以发挥,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2. 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也导致省际高考录取差别较大。据统计分析,2011、2012两年高考报名人数,河北考生是北京考生的6倍以上,是天津考生的7倍以上,接近辽宁考生的2倍。国家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分省招生计划分配没有宏观调控措施,完全由高校自由分配,大部分985等优质高校对于本省(直辖市)的招生指标分配较多。京津地区高校密集,河北省不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而且省内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北部和南部的边缘地带高校匮乏,河北省考生在高考录取中要面临激烈的竞争,也是区域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典型体现。

三、河北省承载驻京科研院所转移的优势分析

1. 区位优势。河北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与日韩两国隔海相望,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国内其它省区联系的内陆通道,以及西北诸省区的北方出海通道。河北内环北京和天津两大都市,与两市经济相互辐射和渗透,承载高等教育功能,不仅能有效缓解京、津的人口、经济、社会压力,而且也可充分发挥京津的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优势,使河北省借力京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 资源优势。河北省能源储量丰富。境内主要矿藏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其中已探明煤炭储量170亿吨,保有储量156亿吨,累计石油探明储量17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约420亿立方米;各类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其中有45种储量居全国大陆省份前10;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品基地。水力、地熱、风能等其他清洁性能源资源,近几年也在逐步提高开发利用率。河北省自然资源分布广泛,体系完整,为开展农林、钢铁、地质等行业人才培养的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

3. 产业优势。河北省物产丰富,产业发展迅速,实力相对雄厚,布局较为合理。工业基础扎实,钢铁工业产品齐全、总量较大,技术装备较好,建材中的水泥、玻璃、卫生陶瓷产量居全国前列,电工电器、农业机械、汽车及零配件、重型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等机械工业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还有完备的食品、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涵盖范围广,门类齐全。河北省正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为支撑,而河北相比京津人才资源差距较明显,需要大批京津高科技人才助力河北产业调整,使河北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管理先进的经济结构体系。

四、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

尽管“十二五”以来,京津冀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展开了多项合作,但相比起交通、经济、环保、能源等其他领域,进展较为缓慢,尚未有强大的合作与辐射效应。高校外迁同时也面临着教师人员调动,校园建设,仪器设备搬迁等众多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所以还需要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洽商,共同打造区域合作共同体的规划。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协调、破除体制壁垒、完善政策法规,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主体作用,采取中央政府主力推动,教育部统筹规划,各部委密切配合,三地方积极落实的协同创新模式。尽快成立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官方机构,加快制定科学长远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明确时间节点。坚持“全面协同”的战略,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创新体系。一方面搭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京津冀高校联盟,通过推行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课程互选等人才培养合作措施,学科专业共建、合作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资源设备共享等平台建设合作措施,实现强强联合,打造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品牌,提升京津冀高等教育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推进高校、地方与企业建设协同创新联盟,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万鹏.习近平解题京津冀一体化: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协同发展[EB/OL]. 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505/c385475-26952132.html,2015-05-06.

[2]高新文,苏国文.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探析-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7).

[3]郭立强.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01).

[4]张建勇.河北省利用外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高等教育京津冀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