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政策对企业低碳制造实践的影响研究

2016-05-30徐立峰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1期

徐立峰

摘要:低碳制造实践是工业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和应对碳排放约束的可行策略之一。文章以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所辖的137家水泥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环境政策对企业低碳制造实践及其维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环境政策对企业低碳制造实践具有正向作用,而强制性环境政策不能够推动企业低碳制造实践;其中,激励性环境政策对企业内部低碳管理实践、价值链成员合作实践、生料制备实践及产品低碳设计实践均具有正向作用;但强制性环境政策不利于企业开展内部低碳管理实践和生料制备实践。

关键词:环境政策;低碳制造实践;水泥企业

一、引言

碳排放刚性约束迫切需要我国高能耗产业低碳转型。企业低碳制造实践是工业企业有效降低碳排放的可行策略之一。然而,来自政府环境政策的管制是影响企业实施低碳制造实践的关键。众多学者认为政府是企业最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制定环境法规来推进企业实施主动环境行为。一方面,企业经营会受制于政府所制定的强制性环境法律法规,如企业污染排放需要满足污染物控制标准等;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的激励扶持政策可以引导企业采取自愿性环境行为,如针对主动开展低碳生产行为的企业进行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及技术支持等。企业低碳制造实践作为应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生产实践,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由此,本文从强制性环境政策与激励性环境政策两个维度出发,进一步研究不同环境政策与企业低碳制造实践之间的关联关系。

二、理论基础与假设

(一)激励性环境政策与低碳制造实践之间关联关系假设

激励性环境政策提供的资金或技术支持对企业开展低碳生产具有引导作用。激励性环境政策的设置相当于对企业的生产行为提供一种外在动力,即让企业意识到采取激励性环境政策既能避免与环境发生“冲突”,又有助于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孙亚男等(2014)研究发现,税收减免有助于发挥市场内部优势,鼓励企业采取低碳生产行为。激励性环境政策作为企业生产制造的背景因素,有助于企业在制度环境下追求利益,而且能够为企业树立低碳生产方面的信心。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 激励性环境政策能够推动企业实施低碳制造实践

由于企业在低碳制造实践过程中受到资金和设备限制,因此政府环境政策给予企业资金和技术支持,能够有效推进企业实施低碳生产,已经得到学者们的广泛支持。顾阿伦(2012)实证研究发现,水泥企业为获得优惠政策而对低碳生产做出积极反应,以此获得环保部门的低碳认可。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 激励性环境政策有利于企业开展内部低碳管理实践

H1b 激励性环境政策有利于促使企业价值链成员合作实践

迫于低碳运营的成本压力以及水泥生产设备相对落后的现实,水泥企业积极开展低碳生产意愿不强烈,而合理的环境政策而可使企业有能力購买适应环境要求的先进技术。王鹏(2014)认为,政府对企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将激励企业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c 激励性环境政策有利于企业开展生料制备实践

H1d 激励性环境政策有利于企业开展产品低碳设计实践

(二)强制性环境政策与低碳制造实践之间关联关系假设

强制性环境政策是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的重要驱动因素,企业经营会受制于政府所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的环境法律法规,如企业污染排放需要满足污染物控制标准等。陈兴荣(2014)研究表明政策压力是推动企业有效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环境法规的强制作用对制造商实施积极的环保行为有正向影响。目前,我国也已颁布许多环境标准约束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水泥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进一步明确指明高碳排放行业生产及排放标准,推动企业进行低碳转型。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 强制性环境政策能够推动企业实施低碳制造实践

波特认为企业实行严格的环境规制能够提升其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制造方向。而政府强制性环境政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例如,《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水泥》(HJ2519-2012)规定了水泥在生产、使用、包装、运输和处置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指导水泥企业在各个环节进行低碳管理实践。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a 强制性环境政策有利于企业开展内部低碳管理实践

H2b 强制性环境政策有利于促使企业价值链成员合作实践

除了在低碳管理方面,强制性环境政策的低碳实践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2014年执行的《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水泥生产工艺各指标的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单位产量能耗进行严格规定,明确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指标和准入值指标。此外,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不同国家实行碳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征收适度碳税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从而减轻环境变暖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c 强制性环境政策有利于企业开展生料制备实践

H2d 强制性环境政策有利于企业开展产品低碳设计实践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

本次调研对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宁夏等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所辖水泥企业进行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以获取相关数据。通过邮寄、电子邮件、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发放问卷550份,其中有效问卷13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24.9%。

(二)变量度量

问卷所使用的竞争优先权测量题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对水泥企业的实地访谈进行调整。其中,内部低碳管理实践、价值链成员合作实践、生料制备实践及产品低碳设计实践均达到信效度检验标准。

(三)环境政策对企业低碳制造实践影响的假设检验结果

本文将环境政策的两个维度:激励性环境政策和强制性环境政策作为因变量,企业低碳制造实践的不同维度作为因变量,利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对样本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明确环境政策对企业低碳制造实践环节的不同影响,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激励性环境政策与企业内部低碳管理实践、价值链成员合作实践、生料制备实践及产品低碳设计实践分别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0.1和0.0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激励性环境政策与低碳制造实践各维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1a、1b、1c和1d成立;而假设2a和2c未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制性环境政策不能推动企业开展低碳管理实践和生料制备实践;假设2b和2d分别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和0.0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强制性环境政策有助于企业价值链成员合作和开展产品低碳设计。

四、结论

在碳排放刚性约束背景下,低碳制造实践是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所辖的137家水泥企业为调查对象,识别环境政策对企业低碳制造实践的影响。据此,得到以下结论:(1)激励性环境政策是推动企业实施低碳制造实践的重要因素。政府激励性环境政策的支持,有助于降低企业污染治理以及保护环境费用,改善企业生产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业实施低碳制造实践中的决策,使其主动低碳环保创新。当环保产品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时,企业会继续从产品低碳设计入手,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2)强制性环境政策并不能为企业开展低碳制造实践带来积极影响。然而,严格的环境政策对于促进企业实施低碳环境行为又是必要的。因为强制性环境政策能够强化企业与价值链成员的合作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企业进行产品低碳设计。因此,企业必须遵守环境政策要求,将低碳环保意识渗透到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将激励性环境政策带来的优惠转化为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使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强制性环境政策许可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程发新,孙立成.企业低碳制造战略形成与实施的机理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2]孙亚男.碳交易市场中的碳税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3).

[3]顾阿伦,史宵鸣,汪澜,等.中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潜力与成本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8).

[4]王鹏,谢丽文.污染治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与污染治理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9).

[5]陈兴荣,刘鲁文,余瑞祥.企业主动环境行为驱动因素研究——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4(03).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