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命题的思考

2016-05-30刘素彬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偶数命题考试

刘素彬

近些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堂,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然而作为数学教育评价主要方式之一的“考试”,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笔者拟就考试命题评价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有些人认为考试被作为加重小学生学习负担,造成小学生心理压力的罪魁祸首,被左批右斗。让很多学校和老师望而却步,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考试。但现在我们不难发现,没有考试所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明白,考试不是“法宝”,但考试必不可少,其要讨论的重点不在于考不考,而是考什么?怎么考?其关键就是我们该如何命题。

首先我们的命题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我们以往的命题会出现这样的毛病:

(1)题意表述不严谨,存在歧义

【案例1】 一个数乘真分数,积( )这个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这里的一个数究竟可不可以是0呢,结果就不一样了,如果在进一步思考这个数要是负数呢?虽然小学不要求掌握,但作为命题人的老师一定要作充分考虑,否则被初中老师笑话的。

(2)数据编制不客观、违背规律

【案例2】判断:除2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

这题要考察学生对数字的奇偶性以及质数还是合数概念学习掌握情况,质数与合数,所研究的是大于0的自然数,而0又在应在偶数这个范围内了。在说偶数时,包括0,但在说合数时,则应不包括0。这样就确实不好解释了,因为这个句子中存在一个糊涂的数的概念,自然让人糊涂,应视为出题人的糊涂吧!

其实都是研究范围的问题,比如像最小的偶数是几?有的说是2,有的说是零,还有人说没有最小的偶数。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在什么数的范围内未谈论最小的偶数。在正整数或自然数(即非负有理数)范围内最小的偶然是2。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再也找不列比2还小的偶数了。而在整数范围内,最小的偶数则是零。那末,在有理数范围内,有没有最小的偶数?从数轴上看,有理数是从原点,即从原点起,向正负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的无穷数列。因此,在有理数范围内不但找不到最大的偶数,问时也找不到最小的偶数。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没有最小的偶数。

我们在命题时务必要做到(1)题意表述应该完整清晰。

(2)数据标注应该准确客观。

2.全面性原则

翻开一些试卷会发现没有遵循照顾全面的知识点和全部学生的知识水平。体现更多的是四基目标考查不够全面、知识覆盖有所欠缺、思维能力训练体现不足。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我们要做到:

(1)遵循课标要求,全面落实四基目标

(2)根据教材内容,全面考查知识技能

(3)满足个体差异,全面发展学生思维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指题目的内容情境不确定,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即非充分必要性,从而蕴含着丰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要求解题者要自行创设内容情境进行推断,或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题的这一类数学应用题。其开放性、灵巧性和多变性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在新时代的教师中,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都能注意开扩学生的思维,但命题中往往会忽略一些问题:

(1)穿新鞋,走老路,题材单一枯燥。

【案例1】判断:

1.工作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

2.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 )

3.圆柱的底面周长一定,圆柱的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 )

(2)强求生活化,淡化数学本质。

【案例2】小明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菜价见下表),请你帮小明选择一荤一素,

算算要花多少钱,并说说你搭配的理由。

表面上看起来贴近生活,是否更应该考虑的是-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数学试卷本质的内容是考查学生的数学问题而非其它。

(3)过于求开放,失去考查价值

【案例3】妈妈和小红折千纸鹤,其中一人每小时折17只,另一人3小时折45只。猜一猜,哪个是妈妈,哪个是小红?说说理由。

这样的设计似乎让学生去想象很多种可能,学生也会会意的瞎扯,但意义何在?让数学试卷缺少了数学味。

我们应该把试卷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形式,使考试成为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数学活动。所以,习我们在命题时要尽量做到

(1)圖文并茂,体现形式开放

【案例1】

(2)整合学科,体现内容开放

【案例2】下图是一位老师在升级杀毒软件的过程显示图,电脑显示升级过程已经用了6分钟,问:完成升级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案例2】下图是一位老师在升级杀毒软件的过程显示图,电脑显示升级过程已经用了6分钟,问:完成升级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3)一题多解,体现答案开放

【案例3】请在下图中自由选择小方格,并把它涂上颜色,使它构成一幅具有对称美的图案。

(4)满足差异,体现解题策略开放

【案例4】有一个啤酒厂为了回收空啤酒瓶,规定每3只啤酒瓶可以换1瓶啤酒。一天,李师傅买了两箱啤酒共24瓶,喝完之后拿空瓶换啤酒喝,李师傅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啤酒?

四、人文性原则

不难发现好多学生害怕考试,就像顺口溜说的那样:“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似乎教学永远走不出这样的怪圈。

(1)命题语言呆板生硬,缺少人文关

(2)人为增添“难度”,故意为难学生

我们在命题的过程中可以放下姿态,用对孩子鼓励的情感,寄托老师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1)温馨表达,改变命题话语方式

1.把“计算题”改成“请你当回会计师 ”或“小小神算手”

2.把“填空题”改成“知识宫里任我行,填对答案才真行!”

3.把“选择题”改成“快乐do、re、mi”或“猜猜我是谁”;把“连线题”改成“对号入座”“请你帮它们找到家”

4.把“判断题”改成“判断对错我能行”或“请你来当小医生”“我是聪明小法官”

5.把“应用题”改成“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用数学”“试一试,你能行!”等等

(2)增加激励性的答题提示用语

【案例】亲爱的同学们, 让我们放松心情, 带上信心、细心,一展风采吧!

【案例】送给小朋友: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收获很多吧!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吧,祝你们取得好成绩!

其次是命题更应该关注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该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纸上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案例】先观察今年12月份的日历,再制作出明年1月份的日历

第三命题应该尊重差异。

在命题时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在解题中能使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案例】你能画几个与图中三角形形状不同但是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第四命题中渗透引导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命题时也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探索与发现,注重学生发现的过程。

【案例】如图,图(1)中一个长方形纸条准备从正方形的左边水平匀速运行到右边,每秒运行2厘米;图(2)是长方形运行过程中与正方形重叠面积的部分关系图。

①运行4秒后,重叠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②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重叠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③把右图运行时长方形与正方形重叠面积关系图画完整.

第五命题要贴近生活。

我們要有意识的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1)瞄准校园集体

“红领巾”广播站有5名播音员,每次播音时候需要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可以有( )种不同的组合。

(2)着眼日常生活

****市****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 Z45022034号

感冒清片 每片重0.22克,口服,一次3 - 4片,一日三次

生产日期:2012年1月1日 有效期:至2014年12月31日

请你根据说明书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种药的名称是( ),这种药片的保质期有( )年。

2.病人一天最多服( )克。

(3)联系社会热点选材

“低碳生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能量要减少,从而减少碳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少看1小时电视,就可以减少0.096千克碳的排放。某小学有1200名学生,如果每名学生每天少看1小时电视,那么1个月能减少多少千克碳的排放?(1个月按30天计算)

数学命题的好坏决定着我们教育的方向,广大教师虽然不是为考而教,但试卷有着它独有的导向性功能和实践性的功能。命好题可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下一个阶段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偶数命题考试
奇数与偶数
偶数阶张量core逆的性质和应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有多少个“好数”?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