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语文的创新能力

2016-05-30全欣欣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作文

全欣欣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回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抓好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

一、加强研究,不断改革课堂教学

在自己从教的十几年中,我也清醒的认识到课堂阅读教学的提高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有多么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在课堂上我注意做好几个方面: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1.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学习新课时我总会把文章的相关背景资料讲给学生,因为每篇文章都是在特定时代、特定情境下写成的,这些内容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注意少讲,多让学生去读,讲的少就逼着自己去研究哪些是必讲的内容,哪些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魏书生老师有一段话讲的非常好,他是这样说的:如果讲某篇课文的时候,生怕讲的不全,而被考试钻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哪一篇课文,都可以展开来出上几十道习题不止。为了堵这些小题而多讲不少内容,结果大讲特讲,学生不仅没记住这么多内容,结果连重点内容也被冲淡而无暇掌握了。

3.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讲读课文就多用点时间,师生共同探讨、交流、学习。而对于自读课文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读,很多问题就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对于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解决。通过这些方面,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比以前好了,教学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开动脑筋,搞好作文教学

学生对阅读缺乏敏捷的解题思路,缺乏有效的答题技巧。对作文选材的把握是学生下笔时的难点,作文布局的不合理和文笔的低劣是六年级学生作文要想有所突破的关卡。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最突出的是语文的课外知识必须丰富。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爱学数学不爱学语文的现象,引导他们从欣赏优美的文章入手,让学生品味语言的飘逸壮阔,感受语言的沉郁顿挫,领悟散文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美文欣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学生轻视写作的现象,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段话,抄写一篇或一段优美的篇章,学会积累好词佳句,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强化“语文”观念,让学生读有益的报刊杂志。

2.指导课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展示优秀作文,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是写暑期见闻。写之前我就想:这些孩子们,每天就在家里,见识有限,怎么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啊?于是在习作以前,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说说暑期中的经历。这一说啊,还真让我吃了一惊,他们有到北京的、有到红海滩的、有到沈阳故宫的、有到博物馆的……他们见识了大海、风景名胜,经历了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一说,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习作的信心。在教学写人的文章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学过的文章中,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掌握了写作方法之后,从写自己开始,再写熟悉的人,最后练习写不熟悉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通过这样的层次系列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3.重视作文评改。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

生活是个鲜活的大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语文老师有一双慧眼,就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样不但教给了学生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到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呆板、单调,而是妙趣横生。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