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树先培根 育人德为本

2016-05-30程曲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会育人德育

程曲

强国之本,在于重教。教育之本,在于育人。教育的全部活动是为了人的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本质体现,是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教育的本质特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对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根本是综合体现社会中每个成员自身发展进步的状况。换个角度讲,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必然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自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社会发展是综合的,但归根结底是以每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为内在基础因素的。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坚持德育为先,就是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加之当今我国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德育为先显出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发展,要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以“人文、合作、发展、创新”为理念,以“育人”为中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公民道德教育,扎实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整合各方面教育力量,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一、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家长的合作,构建家庭教育网络

家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父母,要能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孝顺的子女、一名成功的学生、一位能取得社会成就的合格公民,还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条件,并为孩子的教育付出精力和智慧,让孩子学会理解与感激,学会懂得知恩图报,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学会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挫折;家长能策略地、平等地给予警戒、和宽慰。

二、教师要坚持小、近、细、实的原则

在对待学生上做到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关心爱护每位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高度重视个人修养,以高尚的人格、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教师们能静下来读书、潜心教书,清楚地认识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培养一种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努力把课改的先进理念、实践和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引进学校,引进课堂,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整合起来,全面关注学生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审美情操、情感态度等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环境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着导向、约束、激励的功能

因此要注重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需要氛围的营造,学习也需要氛围的营造,既要加强物化文化建设,教室里定期出黑板报、学习园地,并进行评比,校园内有画廊、科普园地,法制教育宣传栏,走廊里有名人名言,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让学生感受校园的文化气息,耳濡目染;又要培养学生讲卫生、讲文明的习惯,做到教室无纸屑,课桌无墨迹,走廊整洁干净,操场无果壳,做到24小时经得起检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正如陶行知所说:让每一方墙都会说话,成为教育学生的一片天地。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实施为契机,精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从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和道德创造的丰富性出发,积极创设合乎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的育人环境,进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品质教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行为规范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至关重要。教学要更具个性化,在吃透学情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对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进行重新组织,拟定教学设计,使教案力求变成学案。让课堂更具实效性。在教学中应努力运用这一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二是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身立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

德育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共同努力去做的事业。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德育工作要坚持多维联合,要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猜你喜欢

学会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