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2016-05-30彭玉华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彭玉华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难点所在。为了写好作文,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倍尝艰辛后,终使作文教学大为改观。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能折射出作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直以来,学生基本都惧怕写作文,很多学生提起笔来,要不然无话可说,要不然辞不达意,或是眼前闪烁着生动的形象,却不知如何下笔。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只好硬着头皮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胡乱抄袭,敷衍了事。偶尔,一挥而就的也有,但三言两语,无血无肉,更无真情实感可言,都是陈词滥调,再加上味同嚼蜡的语言文字,使文章语句干巴,毫无新意。下面仅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肤浅认识。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才会得心应手,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习作的提高。因此,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训练势在必行,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广闻博记,开阔视野

获取写作素材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留心社会生活,采世间珍闻,人生百味,成警世佳作;二是博览群书,集百科知识,古今经典,写锦绣文章。要求学生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广泛阅读,事事留心,心记笔录,背诵积累好词佳句,天长日久,持之以恒,学生的文化底蕴就会逐渐丰厚起来。然后你会发现,只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用心去做,用心去想,用心去记,你就会拥有一支生花的妙笔,它就会在你洁白的作文纸上快乐地舞蹈。

二、勤作笔记,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中要把读书笔记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写成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的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因此,我坚持对学生进行写读书笔记的训练,让他们摘录并背诵所阅读文章中的优美的句子,进而将积累的词语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我的课堂中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的仿写和改写练写,给文章中的人物增添动作神态的描述,这样做能让学生及时地把心中的灵感写出来,为今后的习作积累起丰厚的素材,在迁移运用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得以积淀。

三、咬文嚼字,潜心读书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解感悟,欣赏理解的能力。一篇文章,要让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与用词的精当,促进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会,引起情感的共鸣,对课文的重要部分,关键词句要咬文嚼字,要引导学生细心品悟,领会用词的精妙。

有时,教学中,对一些词语,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造句便是最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让学生把造句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在多角度的发散思维中释放出自己的个性,不再拘泥于陈旧的造句模式,而是将鲜活的个性,美好的生活融入到造句练习中,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资源,放飞思绪,用生活的素材滋润语言,让他们对文字的运用不断走向得体自如与洒脱的境界。

四、训练得法,有的放矢

1.当学生对作文的知识运用不熟的时候,我们必须教给他们基本的作文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明白,作文的题目应该写在什么地方,怎样标标点符号,怎样把句子写通顺,怎样分自然段写,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写清楚具体。还要通过训练,让学生懂得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过渡照应,如何歌颂赞美与描写抒情,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形成知识上的积累,才能为个性化的习作奠立基础。首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分项练写,迁移运用。

2.句式训练运用添枝加叶法,多用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这样能使文章饱满而富有画面感。

3.修辞训练:文章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必不可少,比喻,排比,引用,拟人,反问,夸张,多运用修辞作文能力会明显提高。

4.具体情境的描述。学生掌握了这些写作技巧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片断练习,再举一反三地把这种技巧融入到自己的习作中。通过这样的训练,作文教学会越来越有趣,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渐渐提高。

五、创造素材,张扬个性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情感调动起来了,文章自然而然就成了,想要妙笔生花就要有素材。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创新写作题材,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在活动课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乐于观察;在指导课上,学生余兴未尽,乐于表达。多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跋山涉水,沐浴阳光,赏花观月,带领学生参观访问,参加社区活动或举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去看听想,调动他们的情感去体验感受,从而产生习作的内驱力,这些活动本身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他们不用再担心去搜肠刮肚想词语了,而且活动内容就是生活的再现,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这些蕴含于玩乐活动中的知识文化又会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语言宝库。创造好的素材可使学生们的习作内容上百花齐放,个性张扬,以新见长。形式上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以奇见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重视学生极具个性化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知识积累,技巧积累,习作教学才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艳阳天。学生的写作才能标新立异,越来越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