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原则及方法
2016-05-30张灿
【摘要】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布置可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教和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为提高作业设计效果,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总结设计初中数学作业的相关要求,精心设计和布置学生作业,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原则及方法
注:本文系驻马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ZJKYKT2015-516)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张灿。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初中数学的重点环节,作业设计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综合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优化作业设计内容、结构及其层次,使作业符合教与学的要求,并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帮助。《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被确定为驻马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以来,我们积极实验,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有了不少收获。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在分析数学作业布置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就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具体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原则
我认为,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要重视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同时要结合数学教学过程方法,重视数学基本技能和拓展技能的训练。如,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自主性原则。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业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才能激发起其探究的热情。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或者自己设计作业。
趣味性原则。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在作业设计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作业的设计上要新颖,能够吸引学生。
实践性原则。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性。在学习中如果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动力,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差异性原则。数学作业的布置,要有统一的要求,也要因材施教,设计分层作业[1]。因为班级里学生的数学水平存在不同,在作业布置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因人而异。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程度不同,作业要求也要有所不同。否则,对于学困生来说,布置较大难度的作业也是无济于事的,起不到任何巩固知识的作用。
人文性原则。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当中,从表面上看是教教材、教学生,实际上也是和学生人文道德观念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2]。作业作为这其中的一种通道,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人文互动活动。通过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修养,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健康发展。
二、初中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方法
(一)多导精讲,培养数学素质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而传统课堂作业设计及讲解方式受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根据新课标指导要求,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完成课堂作业的主体,将课堂作为学生发挥的舞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和交流时间。
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课堂讨论的问题作为课堂作业:①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②有哪些图形是立体的?你会把这些立体图形画出来吗?设计作业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在班内交流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并点评学生的答案。通过这种多导精讲的方式,首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课堂作业,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并且利用讨论方式让学生的思想和思维产生碰撞,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操作能力也得到锻炼,实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之目的。
(二)多元设计,因材施教
新课标认为学习是建构过程,学生利用外界环境和条件获取信息,再主动建构。这也要求教师设计的作业应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完成。但是许多教师采用一刀切的作业设计和单一的布置作业方式。这种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容易滋生枯燥乏味情绪,因而不愿积极主动的去完成作业,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笔者根据学习目标情况,尽可能的在作业设计上做出适当调整。
在有关实数的运算律的作业设计上,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律后,教师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可以适当的加入第三课“整式”的学习内容。比如,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布置加法运算律(a+b)+c=a+(b+c)的作业时候可以,适当的加一些(x+a)(x+b)=x2+(a+b)x+ab公式的题目。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测试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完成知识的拓展。而对于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则应以巩固知识为准,可暂时不涉及知识的拓展。
在课后作业设计中,重视作业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有效性的结合,再根据课改要求将作业的设计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延续。作业设计还要结合多方位、多感官和多角度元素,巩固学生的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以及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另外,笔者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作业方式和作业内容,效果相当不错。
(三)重视生活,积累素材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数学训练是让学生纯粹的完成书面作业,学生因此也觉得十分枯燥,甚至许多学生对数学作业存在恐惧和厌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本身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适当的融入生活实践,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不会那么无趣了。
如何设计出生活化的作业,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探索:
设计游戏型家庭作业。如:你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你爸爸的体重是60公斤,而你体重只有妈妈的一半,你和妈妈坐在跷跷板的一端,爸爸坐在另外一端,发现爸爸那边还是着地,怎么也起不来,然后你看到旁边有爷爷在玩哑铃,于是借了爷爷的哑铃抱着,爸爸这时候才离开地面,两端基本平衡了。爷爷告诉你哑铃有6公斤。那么你能算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设计实践性作业。数学来源生活,也服务于生活[3]。很多的数学内容同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比如,学习了“统计的意义”之后,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调查;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立体图形,甚至一些玩具,等等。
结语
教师首先要重视作业的作用,将作业作为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再结合新课标要求,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知识水平,从培养和锻炼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科学设计作业,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巩固,技能在作业中形成,能力在作业中发展,情感在作业中深化,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三维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卫斌.提高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1,10:146.
[2]苗荣青.高效课堂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差异化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10:33-35.
[3]王凤菊.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作业布置、批改[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6:2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