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布置和批改
2016-05-30杨恒宇
杨恒宇
【摘要】作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交汇点,进行作业布置和有效批改也是教学效率提升的一种方式。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布置和批改方法。作为教师,应以学生需要为目标,在调动学生作业兴趣的基础上,使其有效率的完成数学作业,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要以新课程理念及标准作为依据,以學生为本,进行作业设计。数学作业的布置形式要多样,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师进行作业批改是师生相互获取信息的通道。要让学生认真做作业、具备优质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应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作业批改
注:本文系驻马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ZJKYKT2015-516)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张灿。
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困扰师生和家长的一个问题[1]。作业的布置应适应教育的发展需要。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是让学生背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和口诀或者是抄写数学概念定义和法则,或者是让学生做一些计算题写一些证明题等等。这种千篇一律的作业布置方式往往让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大大减弱,一成不变的布置方式也使得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这种单一的作业布置方法不仅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担,而且还抹杀了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使得学生成为作业中的被动者。而在作业的批改问题上,教师过于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对作业批改的评价也过于片面、刻板。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往往是一概而过,造成作业批改难以实现轻负高效。
本文基于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给广大同行们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也希望能给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布置
(一)布置精炼的作业内容
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要有“质”,布置的作业内容应当同课堂精讲内容结合,同时还要兼顾作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作业的选择上要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同时布置的内容能兼顾启发性。对于信手拈来的作业布置方法或者是刁钻偏怪的作业内容都应慎重考虑。
另外,作业布置的量也要适当把握。通常来说,在每堂课完成之后布置半个小时左右的作业量比较合适。作业量的确定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等因素进行。对于不必要的练习要减少,精心选择辅导教材,选择典型的作业题目,实现练一题通一类的作业布置效果[2]。
(二)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以往的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基本上是以笔答题作业为主,单调的作业形式往往让学生感到十分的乏味,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因此降低,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技能。在作业的形式上,教师要有变化,通过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作业充满兴趣,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以此逐渐培养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材当中,可通过其中读一读和想一想等受到一定启发,从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出发,多思维、多形式和多角度的布置数学作业[3]。设计家庭型、练习型等不同形式的作业。
家庭型作业:在《分式》一课的学习中,可以设计准备型家庭作业和练习型作业。具体设计方法如下:
我们完成今天的学习内容后同学们阅读课文来掌握下面几个问题:
分式的意义是什么?
有理式的概念是什么?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式值为0的条件?
这种准备型作业的布置能够紧扣下堂课文的内容,而且将课堂的时间用于学生讨论,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思考能力。
练习型书面作业布置:
当_______时,分式1/x有意义;当_______时,分式2x/(x+2)有意义;当_______时,分式(x+1)/(2x-5)有意义。
X取值为多少的时候,分式5x/(x+1);(3x-5)/(10x+1)值为0且有意义。
练习型作业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但也容易出现抄袭的问题。经过研究发现,这些作业的设计要同之前学生学习的材料练习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案例中的小题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作业设计也就有一定的效果。
探究型作业设计: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写周记,将平时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同数学相关的时间以及数学规律或者是解题的方法等所产生的疑问,或者是想法等等做记录。每周定期安排一个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交流。
例如,学习《勾股定理》后,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去搜集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实例和相关的事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对勾股定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锻炼其搜集材料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批改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找出评价同教学相关的支点,创造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氛围,让学生以健康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一)实现学生互改和教师辅导的结合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课外,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批改当中去,也能够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作业,同时批改完成后签上批改人的名字便于作业主人和教师检查。由于没有了教师批改作业带给学生的压力,在同学批改后,学生会认真检查,他们这个时候关心的不是谁批改而是批改是不是正确的。如果批改有问题,也会主动的提出质疑。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相互发现错误还会相互交流解决错误。这种批改的方式能达到教师单独批改所达不到的效果。不过,在学生互改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实时提供指导,对于学生批改中提出的质疑及时地解决,确保作业互改顺利进行。
(二)实现学生自我校对和教师抽查的结合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发挥教材的优势,在引导学生完成作业之后进行校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作业完成后急于得到反馈的心理,知道自己答对了而受到肯定,学习的信心也会因此增加。而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就会及时的反思和矫正,以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天布置的作业当天让学生进行校对,教师抽查也就能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
如:x(x-1)=X方程解答,有的学生得到的答案是x=2,而老师给出的答案为x1=0,x2=2.为什么会跟老师的答案有差别呢?学生就会思考,然后了解解方程时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结论
作业布置和批改是初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常规工作,对于学生学习的指导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具有重要作用。对传统的作业布置和批改进行反思,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适合学生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设计和批改方式,对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希望同行们共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苗荣青. 高效课堂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差异化探析[J]. 教学与管理,2014,10:33-35.
[2]刘超.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改进策略[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120.
[3]张昀.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的有效尝试[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3:77-78.